课件编号3791212

17 古诗五首 淮上与友人别 学案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21次 大小:1214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古诗,五首,友人,学案
  • cover
淮上与友人别 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郑谷的相关文学常识;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品味诗歌中表达的依依惜别的友情。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诗歌内容,认识送别诗。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中表达的依依惜别的友情。 教学方法: 朗读、研讨。 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晚唐绝句自杜牧、李商隐 以后,单纯议论之风渐炽,抒情性、形象性和音乐性都大大减弱。而郑谷的七绝则仍然保持了长于抒情、富于风韵的特点。 二、基础学习: 1、诗人在扬州与友人分手时所作。“淮上”即扬州,“别”在这里不是送别,而是握别,即友人去“潇湘”诗人自己去长安。 2、郑谷(约848—约909),唐代诗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在晚唐诗坛负盛名。 3、学习生字:淮上(huái) 潇湘(xiāo xiāng) 4、读准节奏: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三、自主学习: 1.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内容,说说句子的意思。 2.品读诗歌,用波浪线划出诗句中的景物,这些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诗中哪些字可以透露出来? 3.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内容,说说句子的意思。 4.品读诗句:抓意象、找关键词,体会感情。 5说一说,什么是诗?诗是诗人在特定的时间、特殊的地点,特殊的景物下的事件和感情。 四、整体感知 1、“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长江边上杨柳依依,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 品评:交代了握别的时间和地点,美好的春光。在这大好的春天,朋友之间却要分手,心中的离情别绪,恰好与这大好的春光形成鲜明的反差。那依依袅袅的柳丝,那蒙蒙渺渺的杨花,唤起一层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写到极致。 2、“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晚风阵阵,从驿亭里传来几声笛声,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湘大地,而我要去京城长安。 品评:风笛”、“离亭”有特殊的意蕴,烘托了离人的特殊的情境。写两位好友在笛声中互道珍重,各奔前程。风中传来数声笛声,报道着别离时刻就要到来,离亭送别,愁绪万千,情深酒酣,欲言又止,握手告别,特殊的环境,特殊的心情,情景交织,深切感人。 五、合作探究: 1、诗文是怎样借景抒写握别之情的? 明确:诗文前三句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宴饯、风笛暮霭等一系列物象、情景,对离情进行反复渲染。结句戛然而止,在对照中愈显出其内容丰富。临歧路握别的黯然伤魂,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乃至漫长途中的无边寂寞,都在不言中得到充分的表达。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明确:本诗通过对诗人与友人握别于淮上渡口情景的叙述与描写,表现了友人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六、课堂小结: 这首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结合,在写景中,深寓着别情离绪。另外,诗人用淡笔点染景色,用重笔写愁绪,同音字重复,构成了一种既清爽流利又回环往复、富有情韵的风调。 七、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八、课外拓展 古诗词中的离情别绪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6、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六、古诗词中的名胜古迹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