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796249

2017—2018年人民版历史必修2同步教学课件(34份)

日期:2024-05-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5次 大小:2535901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17,2018年,人民,历史,必修,同步
    课件24张PPT。目标导航预习导引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五一、“神农”的传说 1.农业的起源 (1)中国是世界农业发祥地之一,早在七八千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形成了规模性的农耕经济。 (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2.传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 3.农业的地位 (1)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2)农业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古代取得重大文明成就的基础。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五观察右图,从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提示:(1)从画面看,当时已出现了原始农业。(2)从使用的生产工具看,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工具落后。(3)从其出土的地点看,原始社会时期山东地区原始农业相对发达。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五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1.农耕技术的发展过程 (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利用“火耕”手段拓荒营田。 (2)春秋战国:农业发达地区已采用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 (3)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便于中耕的曲柄锄和便于收获的大镰出现,还出现了播种工具耧车。东汉时,耦犁(二牛抬杠)在某些地方已被一牛挽犁所取代。 (4)唐代:出现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 2.评价 (1)进步性: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消极性: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五以上农业耕作工具的改进有何积极作用和局限性? 提示:(1)积极作用: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2)局限性:长期以来,没有革命性的进步。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五三、贫者无立锥之地 1.土地制度的演变 (1)商周时代实行井田制,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实际归国王所有。 (2)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3)北魏到唐前期推行均田制。①内容: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②废弛:贵族官僚地主把大量公田据为己有,农民稍遇天灾人祸,就被迫出卖土地,均田制不得不废弛。 2.土地兼并 (1)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2)表现:土地高度集中,“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3)影响: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五3.土地问题的解决对策 (1)地主阶级:许多开明的政治家力图改革田制,缓和土地兼并造成的社会矛盾。 (2)农民阶级:中国古代历朝的民众暴动,大都直接或间接地提出了“平均”的口号,这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意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宋代有人说“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古田千年八百主,如今一年一换家”。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 提示:(1)原因:宋代采取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2)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五四、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1.赋税 (1)原因:征收赋税是古代国家剥削农业生产者,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提供物质保障的主要手段。 (2)表现:各个朝代征收赋税的比率和数额有所不同,如秦朝曾经征收“泰半之赋”;赋税的名目繁多,田亩税和人头税是主要形式。 2.徭役 (1)含义:徭役是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 (2)积极意义:劳动者服事徭役,使许多大型土木工程得以成功营造。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五3.影响 沉重的赋税和过度征发的徭役导致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遭到破坏,由此引发的社会动乱,往往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残的直接原因。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五五、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1.水利的地位:水利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 2.水利工程 (1)原始社会:据说大禹既平息了洪水的危害,又发展了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建设。 (2)战国时期: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工程和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