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799853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童稚记趣》课件

日期:2024-05-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3次 大小:89321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课
  • cover
课件23张PPT。沈 复童稚记趣作者简介沈复字三白。清代作家,工诗画、散文。曾以卖 画维持生计。与妻感情甚笃,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多年,历尽坎坷。 前人评述沈复的文章“其体物,物情毕现,意趣盎然。”意思是他的文章描摹事物,形神兼备,充满情趣。 作品简介浮生六记》沈复撰写,是一部自传体的作品。书中记述了作者平凡的家居生活和浪游各地的见闻,以及坎坷的遭遇。文辞朴素,情感真挚反映了当时的世态人情。 主题初探<<闲情记趣>>一文,作者以第一人称自述了童年生活的小故事, 反映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烂漫的童趣。 文中紧扣一个“趣”字,揭示出儿童美妙的内心世界。“我”视 蚊为鹤,以从草为林,皆真实可信,从中领略孩子的纯真的感情 和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扫清文字障碍 童稚( zhì )渺小( mi?o )鹤唳(lì) 土砾( lì) 沟壑( hè )癞虾蟆( há ma )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自读课文,理清层次 第一部分(1)总写童年时视力强健,喜欢细致的观察事物,常有意想不到的乐趣。第二部分(2)写夏天观蚁飞舞的乐趣第三部分(3) 神游花台丛草中群蚊飞,如群鹤舞空少蚊飞,如青云白鹤第四部分(4)观虫斗,驱蛤蟆精品细琢,领会妙笔品读第一段:作者童稚时,为什么常有“物外之趣”? 因为作者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 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一段在全文里有何作用?这一段总领并概括了作者童年时期时常有世以外的乐趣的原因,为下文的描述张本。 第2段写的什么内容?请给它划分层次,并说明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夏天观蚊舞。是按由外而内的观察顺序来写的。可分为两层。前者写的是在帐外,是观“群蚊”,后者写的是在帐内,是观“独蚊”。从哪里可看出“我”兴趣盎然?由“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和“怡然称快”可看出“ 我”好奇、专注与着迷。精品细琢,领会妙笔第3段主要写了什么事?表现了“我”怎样的特点?写了“我”神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表现了“我”想像力的丰富。这段主要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哪里可看出“趣”来?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以……为……”意思是 “将……当作……”从“神游其中,怡然自得”可看出“我”的兴致勃勃。精品细琢,领会妙笔当“我” 观虫斗正兴浓之时,草间发生了什么事情?草间出现了一只癞虾蟆拔山倒海而来,把 作者看到的两只小虫全部吃掉了。“我”的反应如何?作者先是惊叫出声,然后定了定神,捉住虾蟆,用鞭子打了几十下,蒋它赶到另外的院子里了。“山”“树”“庞然大物”分别是什么?从上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山指土丘,树指丛草,庞然大物是癞虾蟆精品细琢,领会妙笔总结全文 作者通过对儿时“观夏蚊之趣;观土墙丛草之趣;观虫、虾蟆之趣”的记叙,充分表现了少年儿童丰富神奇的联想和想象及稚气烂漫的情趣。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他告诉我们:只要保有一颗童心,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惯于观察,富于联想和想像,就能发现美,认识美。 这些游戏你玩过吗?摔胶泥这些游戏你玩过吗?吹肥皂泡这些游戏你玩过吗?打 仗这些游戏你玩过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