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810550

26小石潭记课件(第二课时)(课件+微课+教案+练习)

日期:2024-05-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8次 大小:103980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件,小石,潭记,第二,课时,微课
    26小石潭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2.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过程与方法: ?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与作者同游,体会课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法。 教学基本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学生朗读课文,概括课文每段大意。? 明确:第一段:写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的景物。 ? 第二段:写潭水清澈,游鱼活泼。 ? 第三段:写作者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 第四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 ? 第五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思考: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明确:本文按游览顺序来写,条理清晰。? 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老师引导学生用精练的短语概括课文各部分内容。? 下面提纲可供参考:? (1)发现小潭(闻声→见形)? ↓? (2)潭中景物(水→石→树→鱼)? ↓? (3)小潭源流(溪身→岸势)? ↓? (4)潭中气氛(气氛→感受)? 3?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 明确: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潭水的清澈。 三、走进课文,品读美点 问题探讨:? 1小石潭的景色美不胜收,你读了文章后头脑中浮现出了哪些美丽的画面?你能选择一个景点和大家说说吗? 示例:? (1)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坻、屿、嵁、岩,形状各异,写出了潭的奇特可爱。?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三句描写潭边景物。“蒙、络、摇、缀”观察入微,刻画精确。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特写游鱼,游鱼空游无依,实则旁衬水清。? 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写鱼的情态。“佁然”“俶尔”“翕忽”写得惟妙惟肖。“乐”字写鱼,也是写人的心境。?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明灭”,描写溪水因岸势曲折而时隐时现的状态,写得真切、形象。?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笔意飘渺,引人遐想,“其岸”“其源”补述出“望”的对象。? (7)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凄”“寒”“悄怆”,写出了作者独特的感受。? 2作者是如何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 示例:? (1)先声夺人。如第一段,写小石潭的出现,采用了先声夺人的手法———隔篁竹,闻水声”,用“如鸣珮环”的比喻形容水声悦耳,用“心乐之”的主观感受调动读者的兴趣,然后写“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 (2)抓特点,用比喻。写潭的构造形态,紧紧抓住特点来写,先挑出“全石以为底”,从而照应了“水尤清冽”一语,然后用比喻“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石底卷出水面的形状,给读者的印象非常鲜明突出。? (3)正面描写。写岸上景物,则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青”“翠”写颜色,“蒙络摇缀”写形貌,“参差披拂”写动态,寥寥数语,写得宛如图画。? (4)正面、侧面相呼应。第二段写潭里的游鱼,文字不多,却极其精彩。“皆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