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811214

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日期:2024-05-0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2次 大小:13676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河南省,安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
  • cover
2016—2017学年下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卷 一、选择题(共40道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1.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A.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D.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2.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重要的职事官如尚书、侍中等就是从皇帝身边的近官即侍从等演变而来,使得中国古代官制呈现出近官“外化”的特点。这反映了 A.统治阶级草础不晰扩大 B.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C.行政机构效率大大提高 D.监察制度进一步完善 3.《吕氏春秋·慎势》说:“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材料体现了宗法制的作用是 A.维护社会的安定 B.加强了周王的权力 C.区分血缘的远近 D.保证贵族特权地位 4.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的相关评述中正确的是 ①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分权制衡原则 ②“秦之定制”奠定了后世的基本政治格局 ③作者认为后世官制没有创新 ④作者对“原理”开创者持赞赏态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5.在秦代尚书属于少府,最初只是皇帝身边任事的文书小吏而已;汉武帝时尚书权力与日俱增;汉元帝时尚书已经号称“百官之本,国家枢机”。这一演变表明 A. 尚书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B.行政管理水平有显著提高 C.官员评价制度发生了变化 D.中朝逐渐成为了权力中心 6.《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 体现三省分权制 B. 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 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 分化相权加强皇权 7.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朝代: 曹魏 西晋 东晋 隋 唐 北宋 比例 26% 15% 4% 17.2% 24.5% 46.1% 请问:这些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思想专制的强化 B.制度的变革与创新 C.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 D.文化下移趋势增强 8.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行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依据材料分析,元朝的行省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主要是因为 A.采用了传统的地方分权制度 B.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 C.依据山川走势划分行省辖区 D.尽量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 9.秦汉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内阁制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职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A.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解决好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10.唐代科举考试并不严格,多数的录取并不完全倚重考卷,还要看平时的文字高下,考生的名声、影响、家世、地位等,有时甚至完全不看考卷,未曾开考,名次已定。据此可知,唐代的选官制度 A.考生名望决定结果 B.继承了前代的遗风 C.未得到平民的认可 D.主要受制于门阀 11.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