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821523

广东省深圳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讲义分离定律(含答案)

日期:2024-05-08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59次 大小:340887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广东省,深圳市,2015-2016,学年,高一,学期
  • cover
高考要求 要求层次 具体要求 Ⅰ Ⅱ √ 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 基因的分离定律 √ 基因的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 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的解题方法 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杂交操作 实验过程及现象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基因的分离定律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基因的分离定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基因分离定律的解题方法 人类对遗传现象的科学解释,最早是孟德尔从豌豆杂交试验中总结出来的。他对遗传因子的发现和对遗传规律的总结,使自然科学中诞生了一门新的学科———遗传学,孟德尔被世人公认为“遗传学之父”。 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及欧洲各国的植物育种学家为了提高作物产量,进行了大量的杂交试验。一些国家的科学院甚至公开悬赏征求研究课题。荷兰科学院的题目是:“一种花用另一种花的花粉进行人工授精而产生新的种和品种,这个经验说明了什么?用这种方法可以产生和繁育什么样的经济作物和观赏植物?”巴黎科学院出题:“从杂种的可育性及其性状的持久性和非持久性的观点出发来研究植物杂种。”一些学者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并提出了还未认识到的遗传学理论上的关键问题,但还未能总结出一种“杂交形成与发展的普遍适用的规律”。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孟德尔着手解决植物的形态和花的颜色等是遵循什么规律传给子代的问题。 孟德尔(1822~1884)是奥地利布隆城(现属捷克)一所修道院的神甫。在1856至1864年间他以豌豆为主要材料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工作,发现了前人未认识到的规律,1865年2月8日和3月8日先后两次在布尔诺自然科学会例会上宣读发表。1866年整理成长达45页的《植物杂交试验》一文,发表在《布隆自然科学会志》第4卷上。同时将论文的单印本分送到134个科学机构的图书馆,但都未引起任何反响。直到1900年孟德尔的工作被科学家重新发现,这些规律后来被称为孟德尔定律(Mendel’s laws),分为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一、 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主要优点 ①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②豌豆的不同品种之间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并且能够稳定遗传给后代。 如高茎和矮茎,高茎高度在,矮茎高度仅为左右,易于观察和区分。 ③豌豆豆荚成熟后子粒都留在豆荚中,便于计数。 ④豌豆花大,其结构特点利于进行人工去雄和异花授粉等杂交操作。 二、杂交操作 母本去雄(花蕾期) ↓ 套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 人工异花传粉(雌蕊成熟时) ↓ 套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注意:在自然状态(而非人为杂交操作)下,不同生物的交配类型不同。自然界大多数植物没有性别分化,为雌雄同株单性花或两性花植物。大多数有花植物是异花授粉,少数植物是自花传粉的。像水稻、小麦、豌豆等两性花植物,自然状态下为自花授粉即自交;玉米、黄瓜等单性花植物自然状态下为同株异花授粉即随机交配(包括自交和杂交)。 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实验过程及现象 7对相对性状杂交结果的共同性: ①F1只表现出一个亲本的某个性状。孟德尔把在F1 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反之,把在F1 没有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②杂交亲本的相对性状在F2中又同时表现出来,这种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③F2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数和具有隐性性状的个体数成一定的比例,都很接近3:1。 性状 F2的表现 显性 隐性 显性:隐性 种子形状 圆粒 5474 皱粒 1850 2.98 :1 茎的高度 高茎 787 矮茎 227 2.84 :1 子叶的颜色 黄色 6022 绿色 2001 3.01 :1 种皮的颜色 灰色 705 白色 224 3.15 :1 豆荚的形状 饱满 882 不饱满 299 2.95 :1 豆荚的颜色(未成熟) 绿色 428 黄色 152 2.82 :1 花的位置 腋生 651 顶生 207 3.14 :1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 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