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8265

送元二使安西

日期:2024-06-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0次 大小:1322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送元,二使,安西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在送别朋友元二去安西上任时舍不得朋友的离去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是这样做的:导入时,我给学生提醒同学们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接着,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了解诗人王维,熟悉故事发生的背景,了解当时两位友人之间的情谊。接下来是按照古诗学习的方法来自学古诗。 我给学生读诗的第一目标是:读准字音。通过各种读诗方式,指导学生把诗词的字音读准,中间插入认读字卡的环节,帮助学生把字音读准,并通过组词练习初步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将古今义进行对比。然后,再读古诗,运用自学方法,理解诗意。在这里,我重在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让同学说说自己不懂的词语,先让学生自己说说求知的方法,再提供给学生三种弄懂自己不明白的诗意的方法:可以边读诗边看插图,再思考;可以查字典和参考书;还可以求助自己班上里的同学和老师。学生们可以通过自读和求助的方法弄懂古诗的意思。再通过师生互动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作者情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感悟作者当时的情怀,感受诗句韵律的优美。接着,我请同学们想象诗中的情节,体会诗人用字的巧妙,熟悉古诗的特点,进行儿童诗的现场创作。最后,我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作业,巩固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和体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会认字,会写要求的生字。    2、自读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你的朋友多吗?在你的朋友或亲人要和你分别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我在读大学时有一位很要好的朋友,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什么知心话都说,可毕业后,她去深圳工作了,我回到了黄石。我们有六年没见面了,真想去深圳看看她呀,她是胖了还是瘦了呢,我们常常写信、打电话,还时常在梦里相见呢。你有这样的体会吗?   一、谈话导入:    1、谈话:昨天我们学习了古诗《别董大》大家把它朗诵一遍吧。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关于朋友相送的古诗———读诗题《送元二使安西》    2、解题:谁送谁从哪儿出发去哪里?“使”:出使的意思。指导学生读题。(师板书)    3、了解作者:关于诗人王维,你知道些什么?(师作相应的准备:学过他的什么诗?;他是一位什么样的诗人?他和元二之间的情谊。)    4、师生交流:安西在哪儿呢?(是唐代中央政府为管理西域地区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朋友的奉朝廷之命,从长安出发前往安西,唐朝时期,凡是去往西部,都在长安渭城送别,在今天的西安渭河北岸。)   二、初读古诗,了解诗意。    1、初读: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这首诗,特别注意把注音的生字读准。    2、认读生字词卡片:      渭城:讲解词义。      (结合诗中词语,对比古今词义的不同。)    3、再读古诗,注意它的停顿。    4、指名读古诗,生评议;(抓住学生的优点对字音、节奏等方面作评价);再指名读。   三、理解诗意    1、师:诗里的词和每句诗的意思你明白吗?(师作上记号。)    2、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办呢?(生自由说)    3、师帮助归纳:老师给大家三条求助方法:     1〕多读看图,用心思考;     2〕查工具书;     3〕向他人求助。    4、生开始自主学习,老师也和你们一起学习。    5、指名说说自己的收获,比比谁知道的最多。重点词句教师板书。      朝雨;轻尘;客舍;更尽;阳关(古今义比较,“阳关大道”);    6、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