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828622

4外国诗两首学案(无答案)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66次 大小:12233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外国,两首,学案,答案
  • cover
4.《外国诗两首》学案 设计 王军 教师寄语:济慈是“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叶赛宁“始终是个独创的诗人”(高尔基语) 学习目标 1.了解济慈和叶赛宁及其田园诗的特点 2.体会写景抒情诗表达的基本特点,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3.理解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爱,学会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 重点、难点:1.诗歌诵读。 2.如何欣赏写景的诗歌的意境 作者简介 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生活贫困,做过医生助理。自幼喜爱文学。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从此斩露头角。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不少著名的诗篇,如颂诗中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忧郁颂》,十四行诗《白天逝去了》等。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年),俄罗斯诗人。出身于农民家庭,教会师范学校毕业后,在莫斯科当店员和印刷厂校对员。1916年在白俄军队服役,1917年二月革命后离开军队,加入左翼社会革命党人的战斗队。早期诗描写农村自然风光,赞美宗法制农民生活,曾参加意象派文学团体,作品中流露悲观情绪。十月命后的部分诗作,试图反映新的革命生活,但仍留恋革命前农村的田园生活,钟情于乌托邦式的“农民的天堂”。他的抒情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农村大自然景色。他憧憬崇高的精神境界,但又因思想的极度矛盾,陷于痛苦而不能自拔之中,最后在精神忧郁中自杀。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虔( )信 颤( )抖 深邃( ) 昏晕( ) 2.自由谈一谈你从这两首诗中读出了什么样的诗情。 二、理解探究 1.《蝈蝈和蛐蛐》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2. 读《夜》感受并形象描绘诗人笔下的夜景。 三、合作释疑 1. 《蝈蝈与蛐蛐》如何理解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 3.感情品读《夜》,体察绘景中涛人对自然的心灵感应。思考:诗歌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四、课内精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夜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 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 小溪银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 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1.你认为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_____21教育网 2.“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一句中“轻轻地”去掉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_____21·cn·jy·com 3.这首诗主要运用拟人化手法,请你谈谈这种写法的好处。 _____ 4.读了这首诗,你还能联想到哪些诗或诗句? _____【来源:21·世纪·教育·网】 5.请你选择一个月明星稀或月黑风高的晚上,去感受一下夜的魅力,写一篇抒情短文或几行小诗。 五、拓展延伸 同是写夜的诗歌,这首诗和郭沫若的《静夜》给人的阅读感受有什么异同? 静 夜 月光淡淡, 天河何处?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远远的海雾模糊。 白云团团, 怕会有鲛人在岸。 漏出了几点疏星。 对月流珠? 达标测试 1.根据课文填空。它争先_____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_____,/一旦唱得_____了,/便舒适地_____在可喜的草丛中间。2·1·c·n·j·y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又一个五月之夜 [俄]费特 多美的夜色!温馨笼罩了一切! 午夜时分亲爱的家乡啊,谢谢! 挣脱冰封疆界,飞离风雪之国, 你的五月多么清新,多么纯洁! ? 多美的夜色!繁星中的每一颗, 重新又温暖柔和地注视着心灵。 空中,尾随着夜莺那婉转的歌, 到处传播着焦灼,洋溢着爱情。 ? 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