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834056

(审核人:txsdd,复审人:dxmm)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诗两首》教案+课件(两课时)15+14张(4份打包)

日期:2024-05-3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3次 大小:38524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4份,15+14,课时,课件,教案
    第1课 诗两首 备课资料 字词积累 1.易错字 嘶哑(sī) 喉咙(hòu) 汹涌(xiōng)(yǒng) 2.多音字 长 (zhǎng)增长 增加。 (cháng)特长 长处,优点。 和 (hé) 和平 没有战争的状态。 (hè)附和 声音相应。 (huò)和面 在粉状物中加水搅拌或揉捏使粘在一起。 3.形近字 喉(hòu) 喉咙 咽喉。 候(hóu) 候鸟 随不同季节定时迁徙、变更栖居地的鸟类。 涌(yǒng)汹涌 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诵(sóng) 诵读 读出声音来。 墓(mù) 坟墓 埋葬死人之地。 慕(mù) 羡慕 因喜爱别人某种长处、好处或优越条件等而希望自己也有。 4.近义词辨析 词语 词义 不同点 巧辩 温柔 温和柔顺。 “温柔”侧重性情柔顺。 性情柔顺是“温柔”。 温和 态度不严厉、不粗暴。 “温和”侧重和气,平和,不严厉、不粗暴。 和气,平和是“温和”。 5.词语释义 嘶哑:声音沙哑。 悲愤:悲痛愤怒。 温柔:温和柔顺。 汹涌:水猛烈的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深沉:形容程度很深。 作者简介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当代著名诗人。在诗歌理论上,主张内容和新形式的同意,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统一。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旷野》、《黎明的通知》、《归来的歌》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余光中,福建永春人,被称为“乡愁诗人”。在台湾文坛上,他不仅是著名的诗人,而且是影响深远的散文家、评论家和翻译家。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敲打乐》、《白玉苦瓜》、《蓝色的羽毛》;散文集《左手的缪斯》、《听听那冷雨》、《逍遥游》。 文题背景 【文题解说】 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诗作中出现最多的意象之一。“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我爱这土地”这一朴素而明快的标题,直接倾诉了诗人对祖国一往情深的挚爱。21教育网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这是客居他乡的游子最容易生出的一种内心感受,是中国传统文学经久不衰的主题。余光中的这首《乡愁》最大的特点,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类人的家国之思。21cnjy.com 【创作背景】 《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11月,当时正值国难当头,饱经沧桑的祖国又一次遭受日寇铁蹄的践踏。诗人艾青坚定的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并成为时代的“吹号者”,其中“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诗句,不知打动了多少读者的心。 20世界40年代末,余光中随父母迁居香港,不久去了台湾,台湾和大陆长期隔绝,使漂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产生了挥之不去的思乡情绪。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像《乡愁四韵》、《呼唤》、《春天,遂想起》等,这首比喻精当、朴素亲切的《乡愁》更是脍炙人口。 文章主旨 《我爱这土地》这首抒情诗,借鸟的喉咙,歌唱了作者深爱的大地,歌颂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起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日寇切齿的恨。 《乡愁》这首诗通过描述自己那缕缕不断、绵绵悠长的离情别绪,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结束分离之苦的强烈愿望。2·1·c·n·j·y 整体设计 课文分析 《我爱这土地》诗人化身为一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抒写了当时祖国所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与激怒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望,表达了诗人也包括那个年代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最真挚的爱。21·世纪*教育网 《乡愁》作者巧妙地将乡愁(对母亲、爱人、祖国的思念和浓浓的爱)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上,让无形的乡愁有了具体可感的内容。21*cnjy*com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积累字词,把握字音、字形及重点词语的词义。 2.揣摩品味诗歌的语句,体会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来抒情的表现方法。 3.了解现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