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834296

2017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真题及解析

日期:2024-05-05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9次 大小:4710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17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 cover
2017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M={0,2,4}, N={1,2,3}, P={0,3}, 则= ( ) A.{0,1,2,3,4} B.{0,3} C.{0,4} D.{0} 2.函数y=lg(x+1) 的定义域是( ) A. B. C. D. 3.设i 为虚数单位,则复数= ( ) A. 1+i B.1-i C. -1+i D. -1-i 4.命题甲:球的半径为1cm;命题乙:球的体积为cm3,则甲是乙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5.已知直线l过点A(1,2),且与直线垂直,则直线l 的方程是( ) A. y=2x B. y=-2x+4 C. D. 6.顶点在原点,准线为x=-2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 ) A. B. C. D. 7.已知三点A(-3, 3), B(0, 1), C(1,0),则( ) A. 5 B. 4 C. D. 8.已知角的顶点为坐标原点,始边为x轴的正半轴,终边过点P,下列等式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9.下列等式恒成立的是( ) A. () B. C. D. 10.已知数列满足,且,则的前n项之和=( ) A. B. C. D. 11.已知实数x, y, z满足 ,则z=2x+y的最大值为( ) A. 3 B. 5 C. 9 D. 10 12.已知点A(-1, 8)和B(5, 2),则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的标准方程是( ) A. B. C. D. 13.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 A. () B. () C. () D. () 14.已知f (x)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且当时, ,则当时, ( ) A. B. C. D. 15.已知样本的平均数为4, 方差为3, 则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为( ) A. 4和3 B. 4和9 C. 10和3 D. 10和9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6分) 16.已知x >0, 且成等比数列,则x= 17. 函数的最小正周期是 18.从1,2,3,4这四个数字中任意选取两个不同的数字,将它们组成一个两位数,该两位数小于20的概率是 19.中心在坐标原点的椭圆,其离心率为,两个焦点F1 和F2在x轴上,P为该椭圆上的任意一点,若| PF1 |+|PF2|=4,则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解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满分24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验算步骤) 20.的内角A, B, C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 (1)证明: 为等腰三角形; (2)若a=2, c=3,求sin C的值. 21.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 ,,, PA=AB=BC=2. E是PC的中点. (1)证明: ; (2)求三棱锥P-ABC的体积; (3)证明: . 2017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数学试卷(答案解析) 1、B 解析: . 2、C 解析:对数函数要求真数大于0 . 3、D 解析:. 4、C 解析:充分性:若,则;同样利用此公式可证必要性. 5、B 解析: . 根据点斜式方程可得,整理得. 6、A 解析:由准线方程可知焦点在轴上 由可得. 7、A 解析: . 8、D 解析: 正确,错误. 9、D 解析:A.;B.;C.. 10、B 解析:由已知可得为首项为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 11、C 解析:如图,画出可行域,当直线平移经过点时在轴上的截距取得最大值,由 . 12、D 解析:圆的标准方程为, 其中圆心为,半径为 所求圆的标准方程为. 13、B 解析:A选项:错在可以小于0; B选项: (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 C选项: D选项:设可知二次函数与轴有两个交点,其值可以小于0. 14、A 解析:是定义在上的偶函数,且当时, 当时, 当时,. 15、C 解析:平均数加6,方差不变. 16、5 解析:成等比数列 又 . 17、 解析: 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 18、 解析:所有可能的基本事件有12,13,14,21,23,24,31,32,34,41,42,43共12个,其中小于20的两位数有12,13,14共3个,由古典概型计算公式可得该两位数小于20的概率为. 19、 解析:根据焦点在轴上可设椭圆标准方程为 离心率,长轴长 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20、解:(1)证明: 由正弦定理得,,即 又 为等腰三角形. (2)由(1)知 根据余弦定理,得 即 又 . 21、解:(1)证明:,,, 又 (2)由(1)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