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836192

2017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日期:2024-06-12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0次 大小:121437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17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物理,试卷
  • cover
2017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雷雨天,电闪雷鸣。关于其中物理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捂上耳朵听到雷声变小,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我们能分辨雷声和雨声,主要是依据它们的响度不同 C.我们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表明光比声音传播得快 D.我们听到的雷声是电磁波 【答案】C 考点:声现象 2.夏季,人们漫步浑河边,微风吹过,分外凉爽。每当夜幕降临,太阳能路灯亮起,美丽的大桥倒映水中,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桥在水中成的是等大的实像 B.风加快人体汗液蒸发,蒸发吸热,人感觉凉爽 C.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D.路灯同时亮、同时熄灭,所以路灯是串联的 【答案】B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蒸发吸热 太阳能 电路的连接方式 3.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是汽化现象 B.衣柜里的樟脑片逐渐变小,是由于樟脑片熔化了 C.北方冬天美丽的雾凇是空气升华形成的 D.夏天往饮料里加的冰块是凝固形成的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发生液化,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故A错误。 衣柜里的樟脑片逐渐变小,是由于樟脑片升华了,故B错误。 北方冬天美丽的雾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 冰块是凝固形成的,故D正确,符合题意为答案。 考点:物态变化 4.如图2所示,孩子坐着雪橇从高高的雪坡上滑下,最终停下来。这一过程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雪橇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21世纪教育网 B.孩子受到的重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下 C.整个过程中,孩子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D.雪橇对雪坡的压力与雪坡对雪橇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B 考点:力与运动 机械能守恒定律 二力平衡 5.下列关于生活中光学元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利用照相机拍照时,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B.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投影仪是利用凹透镜来成像的 D.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利用照相机拍照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错误。 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来成像的,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 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故D正确,符合题意为答案。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近视镜 6.如图3所示,对于图片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或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丁 A.图甲:司南静止时,它的长柄指向南方,说明长柄是N极 B.图乙:匝数一定时,增大电流,电磁铁吸引曲别针的数目会增加 C.图丙:使用试电笔时,用指尖抵住上端的金属帽会发生触电事故 D.图丁:当电流过大时,保险丝先熔断,所以家庭电路中可以用铜丝代替保险丝 【答案】B 考点:指南针 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试电笔的使用 保险丝的作用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B.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在开凿隧道时,工人们可以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方向 C.内燃机的做功冲程使汽车获得动力 D.用煤烧水时,煤燃烧放出的热量能够全部被水吸收 【答案】BC 【解析】 试题分析: 红外线、紫外线都属于不可见光,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故A错误。 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在开凿隧道时,工人们可以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方向,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故B正确。 内燃机的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使汽车获得动力,故C正确。 用煤烧水时,煤燃烧放出的热量一部分被水吸收,一部分被容器吸收,一部分散失掉了,故D错误。 答案为BC。 考点:红外线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做功冲程 热效率 8.如图4所示,大人利用滑轮将重物吊到二楼,孩子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