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837849

2017部编版八上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教案+练习)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5次 大小:79384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17部,编版,1课,消息二则,课件,教案
    2017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 消息二则》教学设计 课题 消息两则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从新闻要素的角度把握两则消息的内容,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2、理解消息在标题、结构、语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3、了解新闻的文体知识和本课的写作背景。 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自学任务清单进行自主学习,把握重点字词,文章主要内容,通过合作交流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理解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 1、学会从新闻要素的角度把握两则消息的内容,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2、理解消息在标题、结构、语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难点 1、理解消息在标题、结构、语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2、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 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法 任务驱动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喜欢看报纸吗?报纸上你看到最多的内容是什么呢?对,我们在报纸上看到最多的是新闻。那么,什么是新闻?新闻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写的两则消息,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了解消息的特点。 进入情景,积极思考回答。 由生活常见的报纸新闻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兴趣。 出示学习目标 请大家齐读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带着学习目标进行这节课的学习活动。1、学会从新闻要素的角度把握两则消息的内容,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2、理解消息在标题、结构、语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3、了解新闻的文体知识和写作背景。 齐读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生听课的目的性,提高课堂效率。 展示自学成果 1、作者名片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2、文体常识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广义的泛指报刊、广播和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狭义的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消息”。新闻的特征:时效性,真实性,准确性,简明性。新闻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新闻的基本结构:标题:它是对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导语: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主体: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语:是消息的结尾。电头:指说明发电者、发电地点、发电时间的文字。3、写作背景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主席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人民,保卫中国人民领土主权的独立完整”。第二、第三野战军和地方武装在长江南北广大人民的支援下,于4月21日晨,以木帆船为主要渡江工具,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五百余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4月23日,解放了国民党22年来的统治中心———南京。4、掌握字音dù cuī kuì dí 渡江 摧枯拉朽 溃退 荻港wú dāng jiān sài芜湖 锐不可当 歼灭 要塞5、理解词义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溃退:狼狈不堪地逃走,形容毫无秩序地撤退。6、质疑问难说说你有什么疑问?其他小组的同学或者进行回答,或者补充答案、修改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