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840232

18 《孟子》两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课件

日期:2024-04-3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7次 大小:4002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孟子,两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cover
课件45张PPT。《孟子》两章青蛙在开水里逃生zxxk 青蛙在温水里死亡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听读课文课文录音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 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 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qu?nfù yuègéxī起,被任用田间、田地被举用,被选拔 狱官 集市 舜从田野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高升,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而登上了相位。第1段译文之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 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承接上文,引起下文。“所以……” 指示代词,这。 使……劳累。 使……饥饿。 使动用法,使……痛苦。 使……贫困。 违背、受阻挠 动词,扰乱。 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 使他的心惊动, 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同“增”增加。 kòng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第1段译文之二: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 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 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bì常常 过错。这里用作动词,犯错误这样以后 同“横”,梗塞,不顺 奋起,指有所作为。 被人了解 在里面,指国内。 同“弼”,辅佐。 在外面, 指国外。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第2段译文:理解内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一段六个人 共同的特点 1、出身都卑微 种田、筑墙的、贩卖鱼盐的、犯人、隐居者、奴隶 2、经过艰苦的磨练,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 3、后来都被统治者委以重任,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 排比举例推断 归纳 结论 人才艰苦的磨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二段常常处在困境, 才能不断奋发 常常没有忧患, 往往遭至灭亡 经受磨炼的益处 个人国家正反小大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证方法: 主要是由个别到一般,最后推断出中心论点。 即特殊论据 ——— 一般论据 ——— 中心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背诵课文字词小结1、词性活用: 苦、劳、饿、空乏、乱、动、忍都是形容词或动词的使动用法,翻译时,要译成 “使……” 2、一词多义:用 拂 国防 国家不顺 同“弼”,辅佐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国恒亡。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 。3.通假字。曾同“增”,增加 曾益其所不能。 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衡于虑。 拂同“弼”,辅佐 入则无法家佛士。4.虚词。于 以 从 舜发于畎亩之中 给 故天将降大任 于是人也 在 而死于安乐也 凭 以天下之所顺 用来 所以动心忍性比较阅读 比较本文的两篇短文,看看它们提出、阐述论点的方式及风格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相同之处: 1、两篇短文的题目均是编者加的,都是论点,并且字数相等,都是由两个结构相同的短语构成,都用对比,观点鲜明。2、两篇短文都用了类比论证的手法。 第一则以战争中的情况作为事例,强调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 第二则从个人事例说起,最后归结到统治者治国上。3、两篇短文都使用了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不同之处: 两篇文章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