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头脑中的变化》试卷 一、选择题 1.随着中国近代化的推进,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也随之发生变化。下列在历史上不可能发生的是( ) A.甲午战争时,清军用电报传递军情 B.《申报》刊载中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 C.1862年洋务派创办京师同文馆,使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 D.20世纪30年代的一天,上海居民坐汽车到电影院看电影 2. 分清“史实”与“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以下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A.19世纪中后期,西方发明的火车传入中国 B.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 C.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禁止缠足等法令 D.火车的出现改变了人类出行的方式,促进了商品的流通2-1-c-n-j-y 3.2017年2月11日,上海市举办了 “起步一中国现代出版”专题展,以纪念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创办120周年。下列图片中,适合展示的是( ) A. 土地改革房产证 B. 商务印书馆褒奖状 21*cnjy*com C. 小岗村“生死文书” D. 中共七大代表证 4.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下列不能反映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 A.旗袍四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 B.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 C.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 D.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意义深 5.报纸、杂志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进行舆论宜传的重要工具。下列表述有误的是( ) A.鸦片战争后,在北京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中文报刊 B.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C.陈独秀等以《新育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 D.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来源:21cnj*y.co*m】 6.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登载了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子、东洋竹篮仔等”。这一现象说明了( ) A.自然经济的迅速瓦解 B.社会阶级分化的加剧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版权所有:21教育】 7.1905年,李叔同为母亲办丧事,在《大公报》上发布声明,概不收受呢缎、轴幛、银钱、洋圆等物,可以送挽联、纪念诗文、花圈等;参加追悼会的人,不行旧礼,愿意者改行鞠躬礼。李叔同特意为母亲写了哀歌,整个仪式简朴感人。这一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 A.断发易服 B.移风易俗 C.实业救国 D.践行民权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8. 某班举行“中国社会生活变迁”讨论会,主持人出示了一组图片,请你判断其属于哪一时期 轮船招商局 《定军山》剧照 剪辫子 A.近代化探索时期 B.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C.新中国成立初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21*cnjy*com 9.下图所示为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饰亦效洋服,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 A.作者对辛亥革命不认同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彻底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0. 在近代西方文明的冲击下,新事物和新思想在中国社会不断涌现。下表反映的是 辛亥革命前 辛亥革命后 礼节 叩头 鞠躬、握手 称呼 大人、老爷 先生、君、同志 A.大众传媒的发展 B.社会习俗的变化 C.教育观念的更新 D.娱乐方式的丰富 11. 在一部历史小说中,主人公出生于1850年,60岁去世 他的经历中不可能有的是( ) A.在商务印书馆任职 B.在申报上看到《辛丑条约》签订的消息 C.被强令剪掉辫子,并穿上了中山装 D.乘京张铁路火车赴京 12. “学界开通到女流,金丝眼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