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851191

苏教版九上 第4课《画山绣水》(课件+教案+练习)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4次 大小:92066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苏教版,4课,画山绣水,课件,教案,练习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4课《画山绣水》教学设计 课题 画山绣水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认识“褒、贬、醇”等生字。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语言的精妙。(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①理解课文内容; ②领略欣赏桂林山水的美妙风光,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能力目标 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作品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以及其表达的主题,并能有自己合乎理性的评析。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词,品析文章语言的诗意美。 重点 1.识字、写字。2.学习和尝试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难点 1.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 2.品味杨朔散 文诗化的语言是难点,因而在教学安排上要注意:一是反复诵读,在诵读中提升语言的感悟能力;二是参考评论家的评论。 学法 问题学习、探究学习 教法 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唐朝诗人韩愈“江做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的诗句,是桂林山水的最真实的写照。簪山、带水、幽洞、奇石,被誉为桂林风景的“四绝”,其山水洞石浑然一体的景象组合,举世无双。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是对桂林山水 的赞美。有人说桂林山水的美是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的,但有一位作家却用优美的语言把桂林山水描绘得绘声绘色。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演示第2张幻灯片)2.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作者描写了怎样的桂林山水。(演示第3张幻灯片) 读课题 《画山绣水》 设问引发学生好奇。让学生明白要学的内容是什么。 讲授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读课文,出示要求:(演示第4张幻灯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领悟作者是怎样画山绣水的。2.标注好自然段,大体了解课文内容。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二)交流汇报:  1.生自由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把写自然山水之美与船家所讲述的传说故事有机融合,边赏景,边听故事,融情于景,情景相生,有情趣,有哲理。(师注意鼓励学生敢说并引导学生相互补充) 3.出示生字,给带红色的字注音:(演示第6张幻灯片) (1)学生自由读生字。(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3)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4)去音读生字。 过渡:下面,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4.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和本课重点词语:(演示第7张幻灯片)褒贬 攒聚 剔透 嶙峋 精髓 恬静 恍惚 瞭望 (1)各种形式读词语。(自由读、开火车读、分组读、齐读)(2)词语理解。哪个词语理解了或不理解都可以站起来说一说。5.理解重点词语:(演示第8、9张幻灯片)褒贬:评论好坏攒聚:紧紧地聚拢在一起。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细致,空穴明晰,结构奇巧(多指镂空的手工艺品和供玩赏的太湖石等)。恍惚:精神不集中,迷迷糊糊。圩子:低洼地区防水护田的堤岸。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扬。嶙峋:借人消瘦露骨形容山石突兀、重叠。黑黝黝:没有光亮,黑暗。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欣赏黄山的美景吧。二、精读课文。(一)全文共分几部分?各部分主要讲什么?(演示第10张幻灯片)第一部分 (第1-3段):总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第二部分(第4-15段):写桂林到阳朔江上的景色和山的来历的种种传说。第三部分(第16、17段):面对极美的江山,牢记过去,畅想未来。(二)学习第一部分。(演示第11-18张幻灯片)1.相关链接:作者简介:杨朔(1913-1968), 杨毓晋,山东蓬莱人,现代散文家。著有中篇小说《红石山》、短篇小说《北黑线》和中篇小说《三千里江山》。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后,专力进行散文写作。代表作品有《荔枝蜜》《蓬莱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