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855003

第2课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日期:2024-06-1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70次 大小:31183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课,小苗,大树,对话
  • cover
课件23张PPT。第一单元 第2课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作者简介 季羡林,我国著名文学家翻译家、学者。生于1911年,山东临清人。1930年就读于清华大学西语系,毕业后在济南任中学教员。1935年留学德国哥廷根大学,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兼系主任。他长期致力于印度语言、文学及历史的研究和翻译工作。著有《印度简史》《印度古代语言论集》等多部作品。还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文学》等报刊上发表多篇散文。季慕林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采访一下这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听听他对读书的见解。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彭公案》 《济公传》 《水 浒 传》 《施公案》 三侠五义 滚瓜烂熟 能文能武 中西贯通 古今贯通 文理贯通 古文观止 绿林好汉 闲书 起码 一百单八将 嗯 ńɡpéngzhuànshīxiáshúhǔ情境识字理解词语绿林好汉:文中指《水浒传》里所描写的起义后聚集到梁山上的各位英雄。滚瓜烂熟:形容朗读、背诵得熟练流利。一百单八将:单,一个。文中指梁山上 的一百零八个好汉。偏科:指单独注重某一科,不能全面发展。初读设疑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章体裁和以往课文有什么不同? 这是一篇访谈录。访谈准备 我们在采访中应注意什么? 应注意礼貌,还要做采访记录,留下准确的依据。课题解说 题目是“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谈谈自己的理解。 我认为小苗和大树不仅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喻指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 认真朗读课文,看看苗苗同季老交流了哪些问题 ? 阅读 偏科 学习外语 积累古诗文 品读感悟 季老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品读感悟 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 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 进行古诗文积累。  在苗苗对季老先生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 “闲书”指什么? 文章中谈到哪些“闲书”? 品读感悟一  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  “闲书”指的是《彭公案》《济公传》等课外书,“正课”指的是课内要学习的课程。“闲书”与“正课”的区分源自教师与家长的界定。 苗苗看的《水浒传》。 季老看过的《三国演义》《彭公案》《施公案》《济公传》和《三侠五义》。文章中谈到哪些“闲书”? 罗贯中 《三国演义》 施耐庵 《水浒传》 这三部都是清代侠义小说,以行侠仗义、惩恶扬善为主题。《施公案》《彭公案》 《三侠五义》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贯通”,即全部透彻地理解和领悟,达到精通。 “三贯通”是指清华大学提出的“中西贯通”“古今贯通”和季老提出的“文理贯通”。品读感悟二 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品读感悟三 起码,即最低要求,最低限度。学习总结 看来,闲书能给人带来无穷的乐趣!“闲书”不闲,著名诗人陆游也曾经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朗读课文 同桌分角色读课文,读后互相评价。 两名同学分角色,一问一答。 全班同学评读,说出理由。拓展作业 调查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 采访爱读书的人,做一份访谈记录。板书设计1. 写好文章多看书 2.“三贯通”学好外语 3. 积累古诗文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谢谢观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