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879152

北师版九下第12课 苏东的艰难探索 课件(73张)

日期:2025-10-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7次 大小:21977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北师版,九下,12课,苏东,艰难,探索
  • cover
课件73张PPT。怎样从年代上区分 “沙俄”、“苏俄”、“苏联”?1917年 二月革命以前,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简称“沙俄”。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1922年底苏联成立前的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到1991年解体,如今已经成为历史名词。回忆苏联在列宁和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探索?1、列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2、斯大林:形成斯大林模式。政治:建立苏联;(1922.12)、《1936年宪法》经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1937年工业产值大幅增长等。苏东的艰难探索1、苏东:苏联和东欧。(同属于社会主义阵营)2、艰难探索:社会主义探索。苏东的艰难探索苏东的艰难探索=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探索 改革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永恒主题。但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曲折、有困难,甚至会失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改革吧! 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并尝试对其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 2、知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纷纷进行改革,匈牙利改革一度成效显著。 3、懂得社会主义发展、改革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面临许多困难和挫折,只有实事求是、坚定不移,改革才能取得成功。 1、1953年, 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把 作为改革的突破点,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同时,他对 也施行手术,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没有打破斯大林模式的限制。 2、1968年,匈牙利领导人 在全国开始推行全面经济体制改革,将国家的 、 、 有机结合起来;在政治上发扬社会主义 。这次改革使匈牙利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内出现了稳定局面。赫鲁晓夫农业工业卡达尔计划管理商品生产市场调节民主3、查一查:二战后东欧和亚洲有哪些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欧洲: 亚洲: 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中国、朝鲜、越南、蒙古等 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等 改革类历史事件学习方法提示:(1)为什么改革?(背景) (2)如何改革?(措施) (3)改革效果如何?(结果或影响)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等国家领导人为其守灵苏联第三任领导人 赫鲁晓夫一、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 1953年,赫鲁晓夫任苏联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在苏共20大上作报告,举起了改革的大旗! 赫鲁晓夫1918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党,1934年当选联共(布)中央委员。 1939年任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1952年当选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和中央委员会书记。1953年起任苏共第一书记。 1956年2月25日,在苏共“20大”上(苏联历史发展的转折点),赫鲁晓夫作了反斯大林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揭露斯大林在大清洗中的暴行,掀开世界范围的“去斯大林化”运动,结束了斯大林时代,停止了苏联国内的大规模政治镇压,释放了绝大多数古拉格(负责管理全国牢狱营)中的政治犯。并提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等观点。   他的自由化政策为斯大林时代的既得利益者所痛恨,被称为“鲁莽的改革家”。1964年他的学生兼党内同志勃列日涅夫等人策划发动宫廷政变,免除了他的一切职务,被迫辞职。   赫鲁晓夫的改革比较全面,在位十年,改革十年。是积极倡导改革的苏联第一位领导人,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先行者。1960年,赫鲁晓夫联合国大会愤怒敲桌子 在1960年联大会议最后一天,赫鲁晓夫攻击当时菲律宾的一位代表,该代表称当时的苏联吞没了东欧的政治权及民权。当时赫鲁晓夫用双拳击打桌面,并脱下右脚穿的鞋,使劲用鞋敲击桌面。后来,赫鲁晓夫自己还搞笑地说:“原来这样做真有趣”。 名 人 轶 事1、为什么要改革(改革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一、赫鲁晓夫的改革(小修小补)计划经济,片面发展工业,造成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调权力高度集中,个人崇拜严重,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