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882750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件+素材+教案)

日期:2024-06-03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7次 大小:3585701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素材,教案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设计 课题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单元 第二章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上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声波是振动在介质中以疏密相间的形式向外传播。②知道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了解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③了解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④知道声波及其应用(回声)。2.过程和方法。①体会根据“类比法”学习物理知识和探究性的实验方法。②使学生具备运用物理语言归纳和表达观点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通过对物理现象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正确理解生活中的物理知识。②学会协作交流,形成积极向上、主动学习的习惯,体现自我价值。 重点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难点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学生观看FLASH动画———让学生听各种各样的声音。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动画中的发声物体及发声原因。引入新课: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观察,分析动画中的发声物体及发声原因。 激发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1、声音的产生(1)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演示实验一: 我们敲击音叉使其发声,用一个乒乓球去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进行观察。乒乓球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演示实验二: 我们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接下来用力敲击鼓面,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鼓面上的碎纸屑被弹起,说明鼓面在振动总结归纳结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出声音。演示实验三: 敲击一下音叉,听到声音,发现音叉在振动。用手扶住音叉,音叉停止振动, 还能听见声音吗?不能。这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气体、固体、液体都可以作为声源。(3)一些物体是如何发声的 蟋蟀:也是翅膀振动发出的“叫声”蝉:腹部的音膜和共鸣器发出声音的。 2、声音的传播(1)探究:声音是怎样传到远处演示实验一: 将一个发声的音乐芯放在塑料袋中,扎好袋口,这时我们听到了音乐声,然后将袋子放到水中,情况会怎样呢实验结论:液体能够传声。演示实验二: 玻璃罩中放一个小电铃,接通电源,我们听铃声;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走,我们听铃声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气体能够传声,真空不能传声。总结归纳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和固体。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的传播形式 先介绍水波,说明波是物质运动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参照图片跟水波进行类比,说明声是一种波,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观看动画对声波作进一步的理解。(3)声音的传播可以绕过障碍物播放动画讲解声音在传播过程是如何绕过障碍物的。并引导学生举例:生活中声音绕过障碍我的现象,偷听别人的讲话(不道德行为)、成语(隔墙有耳)等。2、声速下雨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为什么呢? (1)声速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小资料,介绍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从珠中的数据可知: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1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播放动画进一步感受不同介质中的声速。(1)回声及应用先放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回声,再介绍回声的产生原因用条件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回声。 只有障碍物离得较远, 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 天坛的回音壁 天坛的圜丘 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阅读科学世界了解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学生活动一:先会由学生用身边的物体,使之发声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