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888510

枣庄六中《前方》

日期:2024-05-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12238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枣庄,六中,前方
  • cover
课题:《前方》 课型:现代文新授课课时: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摄影散文的特点,体会联想这一创作手法的具体运用。 (2)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体悟文章的立意,尝试进行简单评点。 (3)了解文章虚实结合的写法,解读自己认为内涵比较深刻的句子,感受人类精神家园的内涵。 教学重点:了解文章虚实结合的方法,与文本对话,感悟语句表达的深意并尝试进行简单的评点。 教学难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人类精神家园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前方是一个诗意的名词,它有梦幻般的色彩召唤我们,它有绚丽多姿的世界等候我们;它引领我们离开家园,奋然前行,它鼓舞我们实践人生,寻找精神的家园。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赏析一下曹文轩先生以“前方”为题的摄影散文。 二、简介作家、文体(出示投影,结合课下注释): 曹文轩,生于1954年,江苏盐城人,中国现代作家、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作品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根鸟》(少儿成长小说三步曲)。 曹文轩先生以《前方》为题而写的摄影散文,它由一位印度摄影师拍摄的名叫《前方》的照片而引发。所谓摄影散文就是对摄影作品作一番解读、鉴赏,进行联想和想象,穿插描写、议论、抒情写成的散文。 三、文本研读 1.观察图片,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师:我们在早读课上已经很好的阅读这篇课文,对于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全文共12节,由摄影图片切入,然后产生联想进行思考,最后又归于画面。首先一起来读一下第一小节,思考一下,作者是怎样切入画面的?作者选择怎样的角度进行观察思考的。 明确:图片展现的是一个拥挤的老式公交车车厢,其中有一位男子手托下巴望着车外。切入点:猜测画面人物的行动目的,可能是归家或远行。作者其实想归纳这样一个事实,既无论是归家还是远行,他们正在路上。 2.再读课文,了解内容,把握重点 师:摄影散文的重心在作者由画面发生的思考上,课前布置了同学们预习课文,要求找出作者思考见解的语句,请同学们来说一说。 明确:在学生自行阅读的同时加以提示:这样的语句一般会出现在文章的什么地方?(段首或段末)并针对学生的回答和他们的一些见解,适时的补充分析。最后总结归纳,以投影展示: ①人有克制不住离家的欲望 ②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 ③人的悲剧性实质3、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 师:为什么会引发这些思考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结合课文内容来探讨一下作者提出的这三个观念。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作者提出人有克制不住离家的欲望,“克制不住”说明?(离家的欲望很强烈,甚至是与身俱来的)同学们思考一下,作者罗列了那些原因说明人的离家。 结合课文中的一些语句,并用一些简洁的语言来概括。 ①迁徙的习性 ②外界的诱惑 ③出于无奈 ④理想的召唤 为了表达出这种强烈的离家欲望,作者用了“克制不住”一词,文中这一方面是如何体现的呢?找出这方面写的好的地方来点评一下。 (1)动物迁徙类比人类迁徙(声势浩大,撼动人心) 多媒体展示图片(离家是人的本性,是人内心的需要,是一种本能) (2)外界的诱惑(谁也不愿意做井底之蛙,总想出去走一走,去闯一闯,去见识一下外面的花花世界) 播放《外面的世界》并显示课题,结合对于歌词的理解。 (3)出于无奈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曾经看过的一些影视剧作品,举例,直观感受。(或结合《乡土情结》中离家的几种情况对比分析) (4)理想的召唤 前方———理想 由于理想的召唤,人们不知疲倦地走着,因此就有了路。这条路是一条追寻梦想的路,是人生之路,是人生的旅途,而人们借着路向前流浪。这里由理想的召唤又引申出人类流浪的天性,而这人类流浪天性,也出于命运。 播放《橄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