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894924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 第二单元第4课归去来兮辞 并序 课件

日期:2024-06-1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0次 大小:153393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高中,语文,人教,必修,第二,单元
  • cover
课件33张PPT。第二单元人教版 必修五本单元主要学习古代抒情散文。这些散文时间跨度大,文体不尽相同,所抒情趣各异,但都蕴含着作者的真情实感。从时间上看,包括了从先秦到唐代的作品。从所抒发的情感看,有的抒发回归田园的乐趣,有的抒发怀才不遇之情,有的抒发人世沧桑的感慨,有的抒发对亲人的至情。从文体与语言特点看,《归去来兮辞 并序》是一篇赋,形式自由灵活,句式以四言、六言为主,押韵的方式多有变化,讲求文采,多用铺张。《滕王阁序》是一篇骈体文,作者运用了对偶、用典等艺术手法,在精美严整的形式之中,表现了作者的情感和志趣。《逍遥游》是先秦散文,是《庄子》中的著名篇章。《陈情表》是蜀汉旧臣李密呈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思路缜密、严谨,语言表达委婉、畅达。总之,这些散文的语言或典雅华丽、气韵灵动,或沉郁顿挫、荡气回肠,或娓娓道来、质朴自然。这些都能给我们以无限的美感,让我们在阅读学习中得到情感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1.抒情散文是古人抒情的载体,把握作者在文中的情感态度是学习的关键,而作者在文中的情感态度因人而异,因时、因地而异。因此,知人论世、披文入情是首要的方法。在学习每篇文章前,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文章的写作背景等至关重要。 2.古代抒情散文以说理言志为主,在表达方式上多议论、抒情,并且常常引经据典,反复陈述,对比说明。因此,学习古代抒情散文只有仔细品读文章的词句,理解词句的内容、含义,了解作品的表现手法,才能准确全面地把握文章主旨。 3.学习古代抒情散文要有文体意识。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写法,所采用的语言和表达的情感也与文体密切相关。本单元有“辞”“序”“表”等不同文体,学习时,要注意不同的文体特点、不同的语言风格。第4课 归去来兮辞 并序人教版 必修一好教育云平台 http://www.jtyhjy.com/edu/home_index.action 萧瑟的秋风只能让夏花凋零,有傲骨的菊花却昂首独立;浑浊的官场只能让奸佞小人如鱼得水,有气节的士人怎能同流合污?好一个陶渊明,卓尔不群,不为五斗米折腰;好一幅归家图,一路欢歌,一路逍遥!时代给了你不幸,你却能舞一曲淡泊,遗万世芬芳。《归去来兮辞》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一篇散文,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曾评价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是封建社会门阀制度的全盛时期,也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最黑暗的时期。这一时期,政权更替频繁,政局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尖锐。一方面官场黑暗腐败,统治者互相倾轧,结党营私,飞扬跋扈;另一方面陶渊明性情耿直,读书人固有的清高气节使他根本无法和现实官场融合;再加上魏晋知识分子崇尚老庄,钟情于自然,寄情于山水。于是诗人在东晋义熙元年(405)辞去彭泽令,赋《归去来兮辞》,毅然归家。本文分“序”和“辞”两节,“序”说明了自己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辞”则抒写了自己归隐田园的决心、心情和归隐田园后的乐趣,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他委运乘化、乐天安命的思想。★陶渊明(约365—427),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辞从形式上看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协调语气,表情达意。1.注字音 2.解多义 3.辨活用 4.分古今 5.明句式 遂见用于小邑(被动句) 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短语后置句) 复驾言兮焉求(宾语前置句) 既自以心为形役(被动句)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宾语前置句)6.积名句 (1)三径就荒,松菊犹存。(2015·湖北高考)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风的两句“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表达了作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