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908680

【解析版】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试题(打包6套)人民版必修2

日期:2024-06-0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2次 大小:124942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建设,必修,人民,6套,打包,试题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3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3课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随堂演练 人民版必修2 1.“市场与计划二者就像鸟与笼子的关系一样,要让鸟飞,但只能在笼子里飞,否则鸟就飞跑了。如果鸟是搞活经济的话,那么笼子就是国家计划。搞活经济、市场调节,只能在计划许可的范围内发挥作用,不能离开计划的指导。”上述说法与我国哪一时期的经济政策最为吻合( C )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解析】 20世纪60、70年代,我国主要是计划经济体制,否定市场调节的作用,与材料中承认“市场调节”不符;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已经明确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与材料中强调“市场调节只能在国家计划许可的范围内发挥作用”不符,因此选C。 2.(2016·广东珠海模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就是“去苏联模式化”的道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以下史实中,属于中国“去苏联模式化”的是( C ) A.着重发展重工业 B.实行“一五”计划 C.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相结合 D.强调集体利益,忽视个人利益 【解析】———苏联模式化”属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相结合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3.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 A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深化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D.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解析】 分析各个选项,B项所述是在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而C项所述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到1992年以前坚持的政策。D项是建国初期形成的经济模式,联系史实,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为A。 4.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A )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解析】 下海经商,从事的是私营商业,下海潮体现了大家顺应改革潮流的一面;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强调的是所有制结构,和题干意思不符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有两个: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也不符合题干的意思;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从1978年后就开始了,故选A。 5.十五大报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认识错误的是( C ) A.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 B.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大促进 C.对非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的肯定 D.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正确认识 【解析】 十五大指出,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非公有制经济是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占主导地位。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3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1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随堂演练 人民版必修2 1.(2017·云南模拟)中国“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中,工业建设占58.2%,交通、邮政和通讯占19.2%,农业、林业和水利占7.6%,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7.2%。以此推知,“一五”计划的核心目标是( C ) 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C.建立工业化的基础 D.平衡发展国民经济 【解析】 建国初中国积极建设“一五”计划,“一五”计划并不完全等于计划经济体制,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7.2%”可知,民生的内容只占一小部分,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工业建设占58.2%”可知,“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故C项正确;从材料中的数据可看出,国民经济比例发展不平衡,故D项错误。 2.(2017·黑龙江大庆调研)下表是中国国民收入(1952~1956)中各种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