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914894

8六国论

日期:2024-05-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8次 大小:35132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六国
  • cover
课件57张PPT。六国论苏 洵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青少年时不好学习,27岁才发奋读书,考进士不中,愤而焚稿,而后闭门苦读,经过十多年的谢绝宾客,闭门苦读,夜以继日,手不释卷,学业大进。宋仁宗嘉佑元年(1056)带领儿子苏轼、苏辙到京城,以所著文章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赏识这些文章,认为可以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振。号为“老苏”,与儿子苏轼、苏辙号为“三苏”。后人有诗称赞: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 论:是一种文体,以论证 为主,其特点是善于说理。“六 国论”在这里是一个省略式短语, 实际应是“六国破灭之论”。文 章旨在分析六国失败的原因,借 古讽今。前230年灭韩 前225年灭魏 前223年灭楚 前222年灭赵、灭燕 前221年灭齐 北宋建国以后,对不断进犯边境的契丹、西夏,一直采取妥协退让、屈辱求和的政策。到苏洵所处的时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20万两,绢30万匹;向西夏纳银10万两,绢10万匹,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 作者针对社会现实评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讽谏北宋王朝以六国为鉴,不要一味贿赂以求苟安,而要积极谋求“不赂而胜之”之道。 六国互丧( ) 思厥先祖父( ) 草芥( ) 与嬴( ) 殆尽( ) 下咽( )咽喉 呜咽听录音,熟悉课文大致内容。sàngjué jiè yǔdàiyàn率赂秦( )shuài暴霜露( )pù暴秦( )bào洎( )jì胜负之数( )shù yè yān《六国论》结构简图 文章首先提出中心论点(六过破灭,弊在赂秦)和两个分论点(①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②不赂者以赂者丧)。然后围绕两个分论点用并列式结构论证,接着反向假设,从反面展开论证。最后总结历史教训(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讽谏北宋为国者不要一味贿赂以求苟安,要积极谋求“不赂而胜之”之道。并列式结构———开卷有益 分论点1:开卷可以增长知识; 分论点2:开卷可以陶冶情操; 分论点3:开卷可以丰富生活体验。 人欲成才,必要开卷阅读。(起)华罗庚勤于开卷,乐于开卷,广泛开卷,从小就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打下了很好的文学基础,并且写了诗词散文等数百余篇。在其初中毕业时,就撰写出《苏家拘之代数五次方程式解法不成立之理由》,论文层次清楚,语言十分简练,精辟指出苏家拘教授《代数五次方程式解法》的错误。(承)试问,若华罗庚从小不开卷,不博览群书,不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能那么早就写出那么一针见血的辩文出来吗?(转)的确,书乃人类的营养品,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知识的源泉,只有读万卷书,才能成才,方能垂于青史。(合)1.非兵不利 2.战不善 3.弊在赂秦 4.赂秦而力亏 5.破灭之道也 6.或曰 7.六国互丧 8.率赂秦耶 9.不赂者以赂者丧 10.盖失强援 11不能独完 弊:弊病,弊端。兵:兵器。善:恰当,得法。 亏:亏损,减弱。 道:途径,原因。 或:有人。 互:交互,彼此相继。 率:都,皆。 以:因为,由于。 盖:表原因,因为。 完:保全,形作。1.秦以攻取之外 2.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3.较秦之所得 4.其实百倍 5.固不在战矣 6.与战败而亡者 以:用形作名,小:小的方面;大:大的方面。之:取独。 所得:得到的土地。其实:古今异义 它实际上。固:本来。亡:丢失,丧失。7.思厥先祖父 8.暴霜露,斩荆棘 9.以有尺寸之地 10.子孙视之不甚惜 11. 然后得一夕安寝 厥:其,他们的。 祖父:祖辈和父辈。暴:通“曝”,冒着。以有:才有。 以:连词,表结果然后:这样以后。视:看待,对待1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13.奉之弥繁, 侵之愈急 14.至于颠覆, 理固宜然 15.此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