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915544

语文八年级上长春版4.11《范进中举》课件(82张)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470923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语文,八年级,长春,4.11,范进中举,课件
  • cover
课件82张PPT。十年窗下无人问, 一举成名天下知。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诗句欣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孟郊 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 ———张晓风中举了!吴敬梓 作家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讽刺小说家。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曾祖父、祖父、叔祖均凭科举显达。其父吴霖起为人正直耿介,不慕荣利,对吴敬梓颇有影响。 吴敬梓13岁丧母,后随父到任所,20岁中秀才(此后即屡举不中),23岁丧父。家族内部因为财产和权力而展开了激烈的争斗。    经历了这场变故,吴敬梓既无心做官,对虚伪的人际关系又深感厌恶。安徽巡抚推荐他应博学洪词考试,他竟装病不去。他不善持家,遇贫即施,家产卖尽,直至1754年53岁去逝时,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 他出身于仕宦名门,随父亲到各处做官而有机会获得包括官场内幕的大量见识,对于如官僚豪绅、纨绔子弟、举业中人、清客等卑劣的灵魂,腐朽的生活有较深刻的了解;加上他个人经济地位的剧变,使他与广大下层人民有较多的接触,这些成了他创作《儒林外史》的丰富的素材,费20年心血著成《儒林外史》。《儒林外史》: 它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讽刺艺术的最高峰,给后世的谴责小说以直接影响。 它以整个封建社会为批判对象,以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生活和心灵的描绘与剖析,勾画了一群“儒林”的丑恶形象。全书中心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教的毒害,讽刺因热中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习气,成功的展示了一幅以封建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的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作品简介 科举制度始于隋唐时代,是封建王朝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随着封建社会的日趋没落,科举制度从内容到形式都越来越没落腐朽。明代开始实行八股取士,考试限定由四书五经命题,写文章必须“代圣人立言”,不许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形式上讲究起承转合等八股格套,钳制人民的思想,培养忠顺的奴才。许多读书人都把举业当作人生第一要义。他们寒窗苦读,皓首穷经,精神空虚,百无一能,成了科举考试的奴隶。关于封建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始于隋唐时期。 清人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 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童或童生,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 又称为库生,俗称秀才。这是功名的起点。正式的科举 考试分为三级:(1) (2) (3) 。乡试通 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 次。 乡试取中后称为 , 第一名称为 。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 春天在礼部举 行。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为 ,第一名为 。 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 中后统称为 。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踢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 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 ,第二名俗称 ,第三名俗称 ,合称为三鼎甲。以上各种考试主要是考八股文和试帖诗,考试限定由四书五经命题,考生不能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最终成为科举考试的奴隶。 乡试会试殿试举人解元贡生会元进士状元榜眼探花童生:要取得正式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 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生或童生。 生员:录取入学的童生称为生员。 秀才:生员肆业后称为秀才。 举人: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的成绩优良的秀才参加每 三年一次的在省城举行的乡试之后,考中的称举人,第 一名称解元,其他的称亚元。 贡士:举人于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参加礼部举行的会试,取中后 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进士:贡士参加殿试,取中后称进士。进士分三甲———进士及 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