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916942

9三峡课件

日期:2024-04-3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1次 大小:15284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三峡,课件
  • cover
课件15张PPT。9 三峡目标导航 识记、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疏通文意,感知课文内容。(重点) 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及作者巧妙的布局和张弛有度的行文节奏。(重点、难点) 感受祖国山川的雄奇壮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助读资料1.题目解说 “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以其为标题,点出了文章描写的主要内容。 2.作者名片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先后在平城(今山西大同)和洛阳担任中央官吏,多次出任地方官。他十分注重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终于完成了《水经注》这一地理名著。 3.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水经注校证》卷三十四(中华书局2007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作者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它与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李善的《文选注》齐名,合称“四大名注” 归纳探究拓展 1.字词句式 (1)通假释义 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 (2)古今异义 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者。) 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3)一词多义 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 自 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 沿溯阻绝(动词,断绝) 绝 绝 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 衷转久绝(动词,消失) (4)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3.主题归纳 这篇散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写作特点 (l)有张有弛,动静结合。 从全文看,七百里山势写的是静态,文气平静舒缓;夏水暴涨为动,文气激烈紧张。先弛后张,前后节奏反差强烈,扣人心弦。以局部为例,“素湍”“回清”是动,“绿潭”“倒影”是静,一起一伏,动静相间,其妙无穷。 (2)语言简练,生动传神。 全文仅一百五十多字,多姿多态的三峡景观却尽收眼底。春夏秋冬四季齐全,山水草木面面俱全。语言简练,让人叹服。文虽简练但生动逼真,如“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仅八个字就写出了江水的迅疾;“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则展现出一幅美妙的山水画面,使人如临其境。 (3)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写山,突出其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了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写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三峡的万千景象尽收笔底。 5.问题探究 《三峡》的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怎样理解这一歌谣的作用? 探究1:本文融情于景,最后以凄凉的渔歌作结,是为了表现山水虽佳,但世上犹有劳苦和贫穷的人,从侧面表现了当时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探究2: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是为了表现猿鸣之哀,渲染秋天的肃杀气氛。 探究3:结尾引用渔歌,从结构上看照应了前文,总结了全文,升华了文章中心。 字词全解1. 阙(quē):同“缺”,空隙、缺口。 2. 嶂(zhàng):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3. 曦(xī)月:日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4. 襄(xiāng)陵:指水漫上山陵。襄,升到高处。陵,大土山。 字词全解5. 溯(sù):逆流而上。 6. 御(yù):驾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