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919744

2018版高考地理复习学案:第13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日期:2024-05-03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73次 大小:28252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18版,高考,地理,习学,13章,地理环境
  • cover
第一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考纲展示] 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75页 [基础梳理] 一、区域的含义 1.概念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2)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比较 地理环境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相同点 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区 不同点 位置 北纬30°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 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土地 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人均耕地面积少 黑土为主,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面积多 矿产 贫乏 石油等矿产丰富 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活动的差异 区域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农业 耕作类型 水田耕作业 旱地耕作业 主要作物 水稻、油菜、棉花 玉米、春小麦、大豆 耕作制度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特色产业 水产业 西部畜牧业 工业 综合性工业基地 重化工业基地 商业贸易 发达 不发达 ,特别提示 地理环境差异除了影响产业活动外,还对交通、建筑、文化等也有影响,如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运便利,而松嫩平原缺少水运;松嫩平原民居墙体严实厚重,屋顶坡度小,长江三角洲则墙体轻薄,屋顶坡度大等。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图文拓展] 1.区域的开放性 区域作为地球表层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多种多样的联系,包括自然要素之间,人与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的联系,使地球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上图示意的是区域之间经济要素的流动。 2.区域差异的分析方法   不同区域之间因为在自然条件、历史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别,因此形成了显著的区域差异。区域间的差异,首先表现为自然环境的差异,一般可从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入手,探寻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不同。不同的自然环境下,人类的活动也会不同,一般来说,可从农业生产类型(种植业、畜牧业等)和生产方式(包括耕地类型、复种指数等)、工业发展特点和布局、人口、城市、交通等方面进行比较。 区域在发展前期,以第一产业为主,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加速,转变为以第二产业为主,当区域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区域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76页 考点一 区域差异及其成因  对不同区域进行对比,找出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的分析原则应从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别出发,同时注重要素间的联系。对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及其成因 (1)气候差异的形成 (2)地貌差异的形成 (3)水文差异的形成 (4)土壤差异的形成 不同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了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5)植被差异的形成 不同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因素造成植被数量、种类、形态等方面的差异。 2.社会经济因素差异 因素 差异形成的原因 农业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社会条件差异→机械化、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 工业 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 人口 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科技发展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条件差异→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