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923170

四 近代中国创建民主制度的斗争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9次 大小:12431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近代,中国,创建,民主,制度,斗争
  • cover
近代中国创建民主的斗争 一、教材要求: 1.了解19世纪后半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本主张,认识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方 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应。 2.说出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斗争的史实,认识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进步性和艰巨性。 3.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内容,说明其对中国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学情分析: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基本适应专题式学习,他们思想较为活跃,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理解史料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归纳、演绎、推理及运用逻辑法进行判断能力也有进步,语言表达能力较强。但是学习观,价值观都尚未完全定型,可塑性、叛逆性很强,因此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显得格外重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中体西用“的主要观点、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能够从近代中国人对西学的认识中找到历史进步的足迹。 2.过程与方法: 可借助必修课的相关内容,发动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起步,是伴随着救亡而进行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民主思想、民主运动在近代中国产生、发展的艰巨性,体会民主对近代中国的推动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难点:对百日维新的评价。 五、教学过程 师:近代以来受“西学东渐“的影响,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开始探索本国的民主政治体制,以维新派和革命派为代表,今天我们 学中国创建民主制度的斗争。 一、19世纪后半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本主张 1.背景:(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经济侵略加剧,国内有太平天国运动,清 朝政局内忧外患。(2)19世纪60――90年代,西学在更为广泛的层面传输,对中国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文化产生了猛烈冲击。(3)继承和发展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含义:在维护中国固有制度和论理纲常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的科技,从而达到自强、求富。 3.实践: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4.目的:维护中国的论理纲常,加强对本国人民的统治,抵御外敌的入侵。 5.局限:局限于学习西方的器物层面,没有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文化观念。 6.意义: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有利于西方的民主制度与思想进一步传入。 ▲近代先进思想的演进 师夷长技以制夷———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50年代) 中体西用———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维新变法———戊戌变法(19世纪90年代———19世纪末) 民主共和———辛亥革命(19世纪90年代———20世纪初) 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1915年) ▲认识晚请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应 1.顽固派和洋务派:维护中国传统的封建制度和伦理纲常,不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 2.维新派(资产阶 级改 良派): 早期: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 康梁: 变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 3.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实行民主共和制 趋势:从拒绝到接受, 从改良到革命,逐渐深化 二、西方民主政治的实践--维新派的维新变法运动 (对西方民 主政治的真正实践是从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的) 1.序幕:公车上书 (1)背景 国际大势:发展资本主义成时代潮流 国内局势: ①社会背景 :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甲午战败,不仅摧毁了洋务派的强国之梦,也把维新派推到了政治制度变革的最前沿。 ②经济和阶级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壮大 ③思想基础: 西学东渐之潮尤其是明治维新 后日本迅速崛起的事实使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知识分子开始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 (2)导火线:1895年4月《马关条约》的签订激起各阶层的愤怒。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及各省举人数百人。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