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923178

四 近代中国创建民主制度的斗争 学案(含答案) (2)

日期:2024-06-2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79次 大小:17894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近代,中国,创建,民主,制度,斗争
  • cover
四 近代中国创建民主制度的斗争 问题导学 探究问题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传播和戊戌变法的败因分析 活动与探究 材料一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败绩,证明了自强运动有不足之处。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官员意识到这场运动的局限性,认为必须扩大现代化的纲领,把政治改革也包括进去。自信的思想家康有为和他著名的弟子梁启超,鼓动皇帝遵循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的方式,实行维新变法。然而,即使在后期阶段,维新分子也并不倡导完全西化,而只是鼓吹建立一种融中西诸因素于一体的混合政体。康有为改革方案的结果,是1898年的“百日维新”,但却突然地以失败而告终。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康有为和梁启超主张建立的“混合政体”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呈现出的特点。 材料二 康梁之徒,欲以最短期内铲除千余年之积弊,俾中国欲为强国。……不知环境之阻力,偏于理想,多招忌妒,终则一无所成,其人固无经验之书生也。 ———陈恭禄《中国近代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认识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你认为影响变法成败的因素有哪些? 探究问题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辛亥革命的意义 活动与探究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国民享有人身、财产、言论、信仰……自由。 ———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材料一是从什么角度建构国家政权的?据材料一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推进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材料二 货币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以下是某历史研究学习小组收集到的两枚货币。甲、乙、丙三位同学研究了这两枚货币后,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甲:20世纪初的中国,已经出现了民主政治的曙光。 乙:很可惜,民主与近代中国擦肩而过。 丙:其实,事情没这么简单。在当时,民主梦想的破灭是必然的。 (2)结合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信息,谈谈应如何理解甲、乙、丙的说法。 1.维新思想与民主革命思想有何异同点? 类别 维新思想 民主革命思想 不同点 (1)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批判封建的因循守旧思想。(2)维护清朝的统治,改变的只是专制主义。(3)用改良的方式建立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 (1)革命派直接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为思想武器,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2)不仅要改变封建主义,而且要推翻清王朝统治。(3)用暴力革命的方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相同点 都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反对封建主义,用资产阶级的政治体制取代封建专制;都侧重介绍、宣传政治主张,对封建思想没有进行彻底批判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封建专制色彩体现在哪里? (1)“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皇帝的“君权神授”。 (2)人民有人身、居住、言论等自由,与封建君主专制“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有根本区别。 (3)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参议院有弹劾总统的权力,与封建专制主义“万世一系”的世袭制、终身制有本质区别。 当堂检测 1.(19世纪末)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的先声。其中“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指的是(  ) A.发起“公车上书” B.发布《孔子改制考》 C.组建强学会 D.成立保国会 2.在戊戌变法的诏令中,致使“举国守旧迂谬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的内容是(  ) ①改定律例,裁撤冗员 ②兴办商会、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