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934446

2017秋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课件(打包8套)新人教版

日期:2024-05-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8次 大小:391798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17,人教,新人教,8套,打包,课件
    课件6张PPT。第四单元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1. 背景解读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张中行(1909—2006),河北香河人。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就职于人民教育-出卷网-,从事中学语言教材的编辑工作。退休后任人民教育-出卷网-特约编审,直至1997年。作者和他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述,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阐述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2. 内容梳理 这篇文章共有9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谈写作本文的缘由。 第二部分(2):写“我”与叶圣陶先生相识及对其的总体评价。 第三部分(3~5):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6~8):详写叶圣陶先生严于律己另一面。 第五部分(9):谈学习叶圣陶先生写话的主张的思考。【阅读】 整体感知: 1. 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举了哪些事例?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待人厚,律己严。 待人厚:修改文章;送客;复信;会上发言。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2. 请说说作者是怎样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来说明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应该受到高度重视。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①从历史来看,用白话代替文言,言文一致,是大势所趋,是从理论到实践都已有了答案的,所以说是“不成问题”。②从现实看,叶先生“写话”主张是切中时症的。(时症:脱离口语甚至有意远离口语的文风正在制造“新文言”)课件6张PPT。第四单元14 驿路梨花1. 背景解读 《驿路梨花》写于1977年5月。当时,作者经历过“文革”7年牢狱之灾,出狱已近两年,“四人帮”也在7个多月前垮台了,但那些在“文革”中得势的人,仍然在极力阻扰作者回军区工作。5月间的一个下午,作者午睡刚醒,慵倦地躺在床上读《宋诗选》,当读到陆游“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时,那美丽的意境使作者联想起了过去在滇西南边地大山深处见过的大片梨花林,以及与梨花有关的许多人事。那都是作者长久难以忘怀的美好生活,与颠倒是非的“文革”十年,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当作者听说云南边地当时也是深陷于灾难中,人们的朴实感情和生活都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时,一种想用文笔描述那和谐过去的创作愿望也就油然而生。这便是《驿路梨花》创作的背景。2.内容梳理 本文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1~8):主要写“我们”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 第二部分(9~12):主要写小屋帮助“我们”解除饥饿疲劳。 第三部分(13~27):主要写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 第四部分(28~36):主要写梨花妹妹讲出小屋的来历。 第五部分(37):热情赞美,结束全篇。【阅读】 整体感知: 1. 本文的标题有什么作用?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标题中的“梨花”一词有着双关的意义。在这条道路边有梨花,“白色梨花开满枝头”,这是名副其实的“驿路梨花”。但“梨花”又指名叫梨花的一位姑娘,一位“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的好姑娘。这样此标题有了更深的含义。作者以物喻人,使盛开的纯净洁白的梨花与心灵美好、精神高尚的梨花姑娘相辉映,而梨花也成了贯串全文的线索。文章结尾“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实际上是作者借以歌颂在边境山区军民中已发扬光大的梨花精神———雷锋精神。 2. 文章有三个地方写了梨花林和梨花,请分析它们的作用。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第一次看到梨树林,采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