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934762

2017部编版八上 第12课《唐诗五首》第2课时(课件+教案+练习+素材)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3次 大小:1013291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17部,素材,练习,教案,课件,2课时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7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2课《唐诗五首》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唐诗五首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领略律诗的韵律之美。2、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3、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借以分析诗歌,领会诗人谋篇布局之精巧。4、体会诗歌的意境,积累优美的诗句。 重点 1、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2、体会诗歌的意境,积累优美的诗句。 难点 1、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2、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借以分析诗歌,领会诗人谋篇布局之精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唐诗的一些知识, 学习了两首唐诗,感受到唐诗蕴含其中的格律美、结构美、意境美,体会到一千多年前,诗人独特高尚的精神世界。今天,我们继续欣赏三首唐诗,感受唐诗的诗情画意。板书课题《唐诗五首》。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出示学习目标 请大家齐读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带着学习目标进行这节课的学习活动。1、诵读前两首诗歌,领略律诗的韵律之美。2、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3、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借以分析诗歌,领会诗人谋篇布局之精巧。4、体会诗歌的意境,积累优美的诗句。 齐读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生听课的目的性,提高课堂效率。 展示课前自学 同学们,课前你自主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 疑问呢?现在,请大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你们的自主学习成果吧!一个小组展示一个知识点,其他小组根据展示情况进行补充或纠正。教师点拨下面重点知识:1、作者名片《使至塞上》作者:王维(701年-761年 ),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王维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渡荆门送别》作者:李白( 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772~8 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2、文体常识《使至塞上》七言律诗《渡荆门送别》五言律诗《钱塘湖春行》七言律诗3、掌握字音 4、质疑问难说说你有什么疑问?其他小组的同学或者进行回答,或者补充答案、修改答案。不能解决的问题,努力在后面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哟!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前自主学习的成果。识记作者介绍。记录格律常识。记重点字词的读音。提出课前自学时的问题,集体尽量合作解决。 督促学生的课前自学,展示学生自主学习成果,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课堂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理解作者生平,为知人论世做铺垫。理解这几首诗的格律。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培养学生提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