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938868

2017年秋八年级上第17课《诗词五首》名师示范教案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0次 大小:5946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17,年秋,八年级,17课,诗词五首,名师
  • cover
诗词五首 同学们,一个人的性情涵养和想象力的培植主要靠什么?我认为主要靠诗歌。“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发。”朗读诗歌,我们可以从心中感受诗人的所思、所感;朗读诗歌,我们的心灵似乎插上了想家的翅膀;朗读诗歌,我们的心灵将受到美的熏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杜甫、孟浩然、陆游、范仲淹和苏轼五位诗词大家的心灵吧!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诗词。 2.品味语言,体味诗词的内涵。 3.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第一课时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过故人庄》 一、新课导入 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长廊中的两座丰碑,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两颗璀璨明珠。它们记录了那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情状,保留了那个时代异常生动的情绪和心理记忆。今天,就让我们学习几首流传千古的诗词,一睹这两颗明珠的熠熠光采。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三重茅(chóng)    挂罥(juàn)    塘坳(ào) 布衾(qīn) 丧乱(sāng) 大庇(bì) 鸡黍(shǔ) 场圃(pǔ) 2.作者链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史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后世称为“诗史”。 《过故人庄》作者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他善于用淡淡的描述创设深邃高远的意境,借以反映出宁谧的心境。题目中“过”的意思是访、探望,“故人”的意思是老朋友。 3.背景链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在上元二年(761)所作。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即成都草堂),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 《过故人庄》是孟浩然田园诗的代表作,写于早年隐居鹿门山时期。诗人为村居的朋友所邀,欣然而往,途中但见绿树青山,见面后诗酒畅谈之时亦以农事为题,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诗情画意,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全诗清新愉悦,是社会安定祥和、农人安居乐业的颂歌。 4.文体链接 歌,即歌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后的乐府诗多题名为“歌”或“行”,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区别不大,后代便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整体感知 1.读准节奏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读通诗意 【交流点拨】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处,只好回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