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972466

2017-2018学年中图版地理必修一课件:1.4地球的圈层结构 (33张)

日期:2025-10-14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8417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17-2018,33张,结构,圈层,地球,课件
  • cover
课件33张PPT。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水 圈大 气 圈生 物 圈岩石圈地核地幔地球的圈层结构 目前,世界最深的矿井不超过3千米 最深的钻井,不过12千米 地壳运动能掀起地下20—30千米的物质到地球表层 火山喷发能将地下几百千米的岩浆泛到上层,但最深不超过450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小资料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地震波 地震波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的波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纵波横波较快较慢固、液、气体固体波速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改变图1-4-1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3529002、划分界面-不连续面莫霍面古登堡面3、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壳:指地表至莫霍面之间的部分。 ①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②厚度不均,平均厚度17km,大洋部分 较薄,大陆部分较厚; ③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养O闺Si女Al贴Fe给Ca哪Na家K美Mg 指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的部分,厚度约为2800千米。 ①以铁、镁的硅酸盐类为主; ②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③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地幔: 指古登堡面以下至地心的部分,厚度约为3500km。 ①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②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 ③外地核可能呈熔融状态,内地核呈固态。地核: ①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②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 陆部分厚; ③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 ①以铁、镁的硅酸盐类为主; ②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③上地幔存在软流层,是岩浆 发源地;①主要由铁、镍组成; ②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 ③外核可能为熔融状态,内核 为固态金属球。莫霍面古登 堡面35km2900km1.有关地震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纵波的传播速度较慢,横波的传播速度较快  B.纵波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  C.横波只能穿过气态的物质  D.纵波传播的速度随经过的物质不同而发生 变化,而横波不变B课堂练习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  )  A.地震发生时的地面变化  B.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  C.由地震波的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  D.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的信息C 3.莫霍界面是(  )   A.地壳和地幔的界线         B.地幔和地核的界线   C.岩石圈和地幔的界线       D.上地幔和下地幔的界线A4.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C纵波(P波)横波(S波)大陆地壳:双层大洋地壳:单层上层: 硅铝层下层:硅镁层地 幔地壳大气圈水 圈生物圈二、地球的外部圈层2000—3000千米大气圈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低层大气的组成作用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主要成分次要成分N2O2CO2O3生物体构成的基本元素一切生物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对地面有保温作用(吸收红外线)吸收紫外线,使生物避免受伤害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保温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凝结核)水汽②夏季>冬季、低纬>高纬、湿润地区> 干旱地区含量分布:①集中在大气底层,一般随高度的增高 而减少;固体杂质 ②含量分布:①固体杂质包括:白天多于夜间 烟粒、尘埃、盐粒、花粉等。陆地上空多于海洋上空城市多于农村冬季多于夏季2.大气的垂直分层①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和运动状况。②分层: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层次范围与人类的关系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 气近地面至12千米左右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平流层顶至3000千米天气现象复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天气晴朗,利于高空飞行;它是地球生命的保护层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大气 运动对流运动水平运动先随高度增加递减,后随高度增加递增气温的垂直变化及原因随高度增加递减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