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读我国某局部区域图,完成1~2题。 1.造成该地区耕地大量减少的原因是( ) A.土壤的次生盐碱化 B.土地沙漠化 C.气候变暖使海平面上升 D.建设征地过多 2.与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相比,该地区作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A.土壤肥沃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地形平坦 D.热量条件好 【解析】 第1题,通过图中的海陆轮廓可知,此图为我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因该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工业和城市发展以及交通建设征地过多,造成该区耕地大量减少。第2题,与东北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相比,该地区优势区位条件是热量条件好,其他三方面均不如东北的这两大平原。 【答案】 1.D 2.D 读下表,完成3~4题。 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 时间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强沙尘暴次数(次) 5 8 13 14 23 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 1 560 2 100 2 460 3.导致强沙尘暴次数和土地沙化速度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围湖造田 B.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C.植树种草 D.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生产活动 4.对防治该环境问题可行的措施有( ) ①抽取地下水 ②控制人口数量 ③建设防护林体系 ④开采矿产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第3题,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生产活动会导致植被破坏,从而导致强沙尘暴次数和土地沙化速度增加。第4题,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生产活动是产生该问题的关键。因此,防治沙尘暴和土地沙化应控制人口数量,同时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人类对植被的破坏。 【答案】 3.D 4.B 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指以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广义上延伸可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的部分地区。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据此完成5~6题。 5.目前缓解环渤海地区春季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是( ) 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 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 C.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 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 6.造成许多国家水资源紧缺的原因是( ) ①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 ②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急剧增长 ③环境污染使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减少 ④水资源的浪费 ⑤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不足 A.①⑤ B.①③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 【解析】 第5题,从“开源节流”角度考虑,发展节水农业属于节流方面的措施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第6题,造成目前许多国家闹“水荒”的原因不仅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答案】 5.D 6.D 读我国江南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据此完成7~9题。 7.该区域土地后备资源约占土地面积的( ) A.1% B.20% C.19% D.21% 8.该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D.温室效应 9.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 ) A.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 B.退耕还林还草 C.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业基地 D.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 【解析】 第7题,在土地利用结构图中,未利用地占20%,在土地资源构成图中不适宜地占1%,二者的差就是区域的土地后备资源。第8题,该区域的宜农地仅占12%,但耕地却占40%,说明大量的林地和草地开垦为耕地,植被破坏将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第9题,“现阶段”和“最有效”是题眼。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的效益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现;开发土地后备资源将进一步加剧水土流失;该地大量林带和草地开垦为耕地,说明人均耕地少,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大,不可能建立商品性农业基地。 【答案】 7.C 8.B 9.B 10.我国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方面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