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978478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梳理探究《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案+课件+学案)

日期:2025-11-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3次 大小:6684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学案,课件,教案,探究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词新语产生的原因和规律,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判断能力。 2、过程与方法:搜集整理一些新词新语(包括当下的流行语句),课后写一篇小论文或随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新产生的词语中领略当代流行文化,并能试着作出较深层次的分析和理性的思考。 【高考链接】 从新产生的词语中领略当代流行文化 一、预习案 ▲学法指导 1、收集新词新语:   学习语言也要与时俱进,我们必须深入生活,留心收集新词新语。 2、留意网络语言:   可以这样说,网络是新词新语的摇篮,收集、研究新词新语离不开网络。所以我们要将网络里出现频率高的新词新语收集起来。 3、留意商业语言:   商业语言也很有特色,许多流行一时的新词新语都是先从商业领域里出现的。 4、留意时尚报刊:   许多新词语是从时尚报刊里流传出来的,我们也应该留意时尚报刊,注意里面的新词新语。 5、关注流行文化:   “文化”是一个含义很广泛的词语,但“流行文化”的含义就相对固定一些,这种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是人们工作观念、生活观念乃至人生观的具体表现。我们要沉入生活之中,敏锐地体察流行的文化,并揣摩新词新语是如何彰显流行文化的。 ▲知识扫描 (1) “豆你玩”、“蒜你狠”、“柜族”、“低碳客”……2010的上半年,又是一个新词的多发季节。对现实的敏锐感知、发达的网络横向交流,造就了新词创造的旺盛景况和传播广度。这些根植于当下社会的新词汇,情绪化地表达着特定群体对某类社会现实的关注和看法,欢喜的、讽刺的、无奈的,不一而足,在某种程度上说,梳理新词,可以从中看出社会进化的轨迹,它们也在无意中揭示了今后一段时间内社会生活可能行进的方向。对新词的理解和掌握,可以显示一个人对时代是否同步,是否具有足够敏锐的感知和觉悟。 新词语折射着社会,社会发展社会文化的变迁,反映了一定的民众心理。当代社会生活发生急剧变化,某些新词语的出现频率大大增加,从新词语词汇频率的变化,可以推断社会思潮和结构发生的变化。新词也是流行文化的晴雨表和温度计,例如“超女”一词就是现今流行文化的现象。“恶搞”盛行反映了当今社会某些低级文化流行的势态。可以说一些新词正是这些流行文化的标志。 (2)什么是新词新语? 二、探究案 走进新词新语 与同学交流,分类收集整理一些新词新语, 1、社会生活类: 2、休闲旅游类: 3、环保类: 4、科技类: 5、经济类: 6、医药卫生类: 7、政治法律类: 8文化体育类: 二、合作探究 1新词新语的特点 明确: 2新词新语的产生途径? 明确:(1)、 (2)、 (3)、 (4)、 猜猜下列网络语言的意思: “菜鸟”: “大虾”: “东东”: “伊妹儿”: “886”: 3 "网络流行语"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⑴、创造性。 网民们挖空心思“创造出”令人感到新奇的网语,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劲头。 ⑵、方便性。 既可提高交流的速度,又可节省输入的时间和上网的花费。 ⑶、娱乐性。 网民上网的一个重要动机就是“找乐”,而网民在互动过程中形成别具一格的“流行语”,无疑增加了实时交流的乐趣 ⑷、不规范性。 从规范的汉语表达方式看,“网络流行语”中汉字、数字、英语字母,以及文本符号混杂使用,怪字、错字、别字层出不穷,完全是“病句”。 4 怎样对待网络流行语 这种语言的随意性太大,不稳定,只是年轻人时髦的“文字游戏”。在平时生活中或上网时偶尔用用可以,但在作文里尽量避免使用。 三、训练案 1、争论 有人认为,新词新语不伦不类,晦涩难懂,阻碍着语意的表达和信息的交流,主张从严治理。也有人认为,新词新语生动活泼,幽默风趣,丰富了汉语言的表现力,它的出现是大势所趋,应当鼓励。还有人主张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