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984482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共54张PPT)

日期:2024-05-0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2次 大小:46124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8课,人之,于国,54张,PPT
  • cover
课件54张PPT。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教学目标 1.了解孟子及其所提倡的“仁政”思想。 2.梳理文章的脉络结构,领会孟子在文中体现的“王道”主张。 3.把握孟子的论辩艺术。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年),是孔子之孙孔伋(字子思)的再传弟子, 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他把孔子侧重于道德修养的“仁”,发展为他的政治论“仁政” ,提出“性善论”,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故后世常“孔孟”并称,元文宗时封他为“亚圣”。  孟子故里邹城市,位于山东省南部,与孔子的故乡曲阜毗邻,很早就被人们合称为“邹鲁”。 仁政 王道省刑罚薄税敛克己复礼为仁 非礼勿听非礼勿动非礼勿言非礼勿视孟子的仁政思想一、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事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二、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三、反对不义的战争。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又说:“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性善论 “仁政” (省刑罚、薄税敛、争取民心)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仁、义、礼、智四种“善端” “浩然之气” 尊王道、行仁政的政治理想 在孟子看来,王道是尧舜先王之道,仁政是先王之道的核心与关键,是后世政道的准则,也是唯一合理的政道。 “贼仁者为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唯有德者居之,如果暴政害民,就是民贼,人人可得而诛之。尽心知性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尽心:将“四心”充分发扬 知性:对本性中的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有正确深刻的认识并且身体力行。 想要成为一个仁人,圣人,就只能反求诸己,使自身天然具备的善端充分扩展开来,全然呈现。 在孟子看来,士的身份虽然处在君王之下,但士作为社会的良知,身上担负着社会责任,充当的是“王者师”的角色,有责任和义务去教导君王、引导君王行王道仁政。 要敢于直言,要辅助君王成为尧舜一样的贤君。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辞也。 (苟:苟且,即只顾眼前,得过且过。)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怍:惭愧。)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冯友兰:中国哲学是直接地在人心之内寻求善和幸福。)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怍:惭愧。)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冯友兰:中国哲学是直接地在人心之内寻求善和幸福。) 《孟子》《孟子》是对话体论辩文,以雄辩著称。读孟子的文章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情感激越,锐不可当。他又善于各种驱诱论敌就范的手法,使辩难对方往往坠入他所设的陷阱之中。加上文辞铺张扬厉,时露尖刻,习用一连串的排偶句式,所以笔锋咄咄逼人。《孟子》七章 《梁惠王》 《公孙丑》 《滕文公》 《离娄》 《万章》 《告子》 《尽心》易读错的字粟sù 好hào 弃甲曳yè兵 胜shēng 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 养生丧sāng死 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