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987750

2018届九年级中考冲刺名著阅读直通车课件:一、西游记 (共216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2次 大小:131984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18届,PPT,216张,西游记,九年级,课件
  • cover
课件216张PPT。西游记一、西 游 记[明]吴承恩阅读导航知识梳理冲刺训练经典评价阅 读 导 航西 游 记一、结合作家的生活背景和社会现实品味作品的主题    作者不满于当时黑暗的现实,但受到时代的局限,只能借助神话,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塑造了孙悟空这样一个理想化的神话英雄形象,以神话的形式来抨击黑暗的社会现实。奇幻的故事,无不来源于现实生活。小说中人间的是与非、人与物,都投射着作者所生活时代的人物的影子。阅 读 导 航西 游 记二、 把握人物塑造的特点    《西游记》在人物塑造上将神性(幻想性)、人性(社会性)、物性(自然性)三者有机统一在一起,以神奇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突出人物形象的怪诞美;以幽默诙谐的艺术描写,渲染人物的个性,赋予人物喜剧色彩。阅 读 导 航西 游 记三、 整体把握全书结构,研读精彩章节 全书共100回,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7回):写孙悟空的出身、学道、大闹龙宫、地府、天宫,直至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重点是“大闹天宫”的故事,是全书的精华,集中表现了孙悟空的反抗精神。为后来随唐僧西天取经提供背景材料。   第二部分(8~12回):介绍小说的另一主人公:唐僧。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世等故事,交代取经的缘由。这部分主要起过渡和连接的作用。阅 读 导 航西 游 记 第三部分(13~100回):写孙悟空在猪八戒、沙僧的协助下保护唐僧前往西天取经,一路克服八十一难,终于取回真经,修成正果。这部分是全书的重点。 全书的精彩章节:大闹天宫、观音劝三徒拜师唐僧、四圣试禅心、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高老庄招亲、智激美猴王、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借芭蕉扇、二仙收人事等。知 识 梳 理西 游 记作者简介创作背景艺术特色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内容梗概唐僧取经路线图名著勾连西 游 记吴承恩(1499~1582), 明代著名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西游记》这本光怪陆离的小说,使吴承恩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不可磨灭的地位与价值。作 者 简 介西 游 记1. 时代背景   吴承恩生活在弘治到万历时期。当时,宦官专权,奸臣当道,正是明代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政治十分黑暗的时期。一方面,市民的思想意识逐渐趋于活跃。针对当时的腐败和世风的堕落,吴承恩表示悲愤,并给予尖锐的揭露和批评。另一方面,时代在呼唤着斩邪除妖的英雄人物的出现,吴承恩也敏锐地感觉到了一股反抗封建制度的新气息。这为他创作《西游记》打下了思想基础。创 作 背 景西 游 记2. 故事背景   《西游记》取材于玄奘取经的故事。玄奘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646年,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直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创 作 背 景西 游 记吴承恩在饱读前人有关著述及民间传说的基础上,经过多年充分准备和资料积累,于71岁那年才动笔创作。他呕心沥血惨淡经营,历时7年左右才完成了这部堪称世界文学瑰宝的《西游记》。创 作 背 景西 游 记情节导图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