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990086

语文八年级上鄂教版6.20《愚公移山》课件(55张)

日期:2024-05-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9次 大小:37958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语文,八年级,教版,6.20,愚公移山,课件
  • cover
课件55张PPT。 愚 公 移 山《 列 子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 2、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3、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4、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 5、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学习目标作家作品列 子 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思想上崇拜虚无缥缈,生前被称作“有道之士”。他认为应该摆脱人世间贵贱、名利的羁绊,顺应大道,淡泊名利,清静修道。列子著书有旧本20篇,多寓言。刘向去其重复,存者8篇。《列子》一书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和神话传说,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并包含深刻的哲学思想,唐朝诏告《列子》为《冲虚真经》,北宋加封为“至德”,列为道教的重要经典之一。 二作家作品寓 言 一种文学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神 话 是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神话和迷信不一样,它富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成书于战国前期。在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情况下,人们只能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因此,本文采用了神话式的结尾,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自主学习一:1、听读课文,感知文意。 2、积累字词。 3、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积累字词1、给下列蓝色的字注音。 万仞 惩 塞 迂 汝 魁 父 诸 荷担 箕 畚 孀妻 始龀 智叟 曾不若 穷匮 亡以应 一厝 雍 陇断 rènchéngsè yū rǔ kuí fǔ zhūhèjī běn shuāngchèn sǒucéng kuìwúcuò yōnglǒng朗读课文2、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惩 山 北 之 塞??? 曾 不 能 损 魁 父 之 丘??? 遂 率 子 孙 荷 担 者 三 夫 邻 人 京 城 氏 之 孀 妻 有 遗 男??? 命 夸 娥 氏 二 子 负 二 山///////合作学习1、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用工具书,翻译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针对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讨论研究,共同解决。 3、翻译课文。翻译课文(三)翻译课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 万 仞, 本在 冀州 之南, 河 阳 之 北。 指面积 高度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本来,原来河,黄河;阳,古代谓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翻译课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小 结 写故事的背景———交代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为下文愚公移山设伏。翻译课文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 而居。惩山 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 室 而谋曰:“吾 与 汝 毕 力 平 险, 指通豫南, 达 于 汉 阴,可乎?”杂然 相 许。……的人 将近名作动, 面向,面对 戒,苦于 阻塞 曲折,绕远 家 你们 竭尽形作名,险峻的大山 直到达汉水的南岸 纷纷 赞同 铲除翻译课文其妻献疑曰:“ 以君 之力,曾不能 损魁父之 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 焉 置 土 石?”杂曰:“投诸渤海 之 尾,隐土 之北。” 提出疑问介词,凭借用来加强否定语气,常与“不”连用,可译为“连……都……”削减 固定句式,把……怎么样 况且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哪里安放,放置 兼词,之+于这类 (大家)纷纷 土堆 边上翻译课文遂率子孙 荷担者三 夫, 叩石 垦 壤,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 孀妻有 遗男, 始 龀, 跳往助之。寒暑 易 节, 始一 反 焉。 扛 成年男子敲,凿 挖 土名作状,用箕畚装土石 复姓 寡 妇遗孤,孤儿 刚刚换牙 去 冬夏 交换 节气,气节 才 通“返”,返回 语助词 于是翻译课文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