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993002

1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教案+练习+素材)

日期:2024-05-1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6次 大小:1647059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教案,练习,素材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3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课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习 目标 1、理解本文的论题、论点和结论,及三者的关系。 2、学习课文的论证方式及其方法。 3、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及其在科学上的重要作用。 4、转变传统观念,培养实验精神。 重点 1、学习课文的论证方式及其方法。 2、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及其在科学上的重要作用。 难点 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及其在科学上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古代典籍《礼记·大学》中说:“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这句话的意思是: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说,用格物、致知来“描写现代学术的发展是再恰当没有了”。可见,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许多精华仍然适用于现代社会的发展。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议论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与丁肇中先生一起探讨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中的格物致知精神。 理解“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由“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这句话的意思导入,既复习了传统文化,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出示学习目标 请大家齐读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带着学习目标进行这节课的学习活动。 1、理解本文的论题、论点和结论,及三者的关系。 2、学习课文的论证方式及其方法。 3、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及其在科学上的重要作用。 4、转变传统观念,培养实验精神。 齐读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生听课的目的性,提高课堂效率。 展示自学成果 同学们,课前你自主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呢?现在,请大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你们的自主学习成果吧!一个小组展示一个知识点,其他小组根据展示情况进行补充或纠正。教师点拨下面重点知识: 1、作者名片 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生于美国密执安州安阿伯。196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69年后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年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J/ψ粒子(以与自己中文姓氏“丁”类似的英文字母“J”将那种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并导致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于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2、文体常识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 (1)提出问题(引论) (2)分析问题(本论) (3)解决问题(结论)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 理论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它包括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如名人名言等),以及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论据和论点的关系十分密切,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3、掌握字音 zhào yì xī yōnɡ 丁肇中 华裔 朱熹 中庸 cuò pánɡ huánɡ lún mò 不知所措 彷 徨 论语 埋没 4、理解词义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修身齐家:指加强自身的修养,治理好家政。 5、质疑问难 说说你有什么疑问?其他小组的同学或者进行回答,或者补充答案、修改答案。不能解决的问题,努力在后面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哟!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前自主学习的成果。 识记作者介绍、文体常识。 识记重点字词的读音、词义。 提出课前自学时的问题,集体尽量合作解决。 督促学生的课前自学,展示学生自主学习成果,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课堂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识记文体常识,拓展知识,为学习议论文做铺垫。 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