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993312

第12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件+教案+素材

日期:2025-10-1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971754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2课,社会,活的,变化,课件,教案
    (课件网) 情景导入 情 境 导 入 第二单元 辛亥革命与民国的创建 第12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12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新 课 讲 授 新的生活方式和风俗 鸦片战争以来的西学东渐,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 1、背景: 2、表现: (1)服饰: 世纪之交,特别是辛亥革命期间,易服饰、剪发辫等成为社会潮流。 易服饰 中华民国建立后,有报纸指出以服装的变化最迅速、最广泛。1912年《申报》记录了这一景象说:“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 清末民初男装的演变 马褂 清官服 西装 中山装 第12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新 课 讲 授 清朝旗袍 民国旗袍 清末民初女装的演变 第12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新 课 讲 授 第12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新 课 讲 授 男装:袍、褂、西装、中山装 女装:袄裙、旗袍 女装 袍 褂 西装 中山装 第12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新 课 讲 授 洋务运动期间,一些赴欧美的中国留学生耳濡目染西方生活方式,开始剪去发辫。甲午战败,留学生们憎恨清政府的腐朽无能,纷纷剪去长辫。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后,掀起“剪辫”风潮。 剪发辫 溥仪剪辫装 第12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新 课 讲 授 近代男子发式 近代女子发式的变化 唐代女子高髻发式 民国女子一字式前刘海短发 第12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废缠足 人们把裹过的脚称为“莲”,而不同大小的脚是不同等级的“莲”,大于四寸的为“铁莲”,四寸的为“银莲”,而三寸的便为“金莲”。 新 课 讲 授 第12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新 课 讲 授 (2)饮食: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晚清以来西餐、西式食品的引入,为它增添了新的内容。 晚清的上海妇女吃西餐图 清末,许多大中城市已出现了以盈利为主的番菜馆、面包房和咖啡店。19 世纪70 年代后,新到上海的官绅富商必做的一个时髦举动是“吃大菜”,即前往西餐馆用餐。随着西餐馆一起进入中国的,还有啤酒、汽水、罐头等机制食品和饮料。 第12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新 课 讲 授 (3)交 通、通讯 新式道路的建设与交通的发展,便利了人们的出行,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促进了人口流动。近代邮政的开办和电报电话等通讯工具的使用,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 轮船 火车 电车 汽车 飞机 近代交通工具的出现 第12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新 课 讲 授 古驿站 古驿道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诗人杜甫所写的一句诗,你知道中国古代是怎样传递文书的吗? 第12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新 课 讲 授 烽火 飞鸽传书 民国时期的邮票 电报机 20世纪30年代上海电话公司的接线小姐 第12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新 课 讲 授 第12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4)变礼仪、改称呼 新 课 讲 授 南京临时政府建立之初,即发布公文要求官员之间以官职相称,不再叫“大人”“老爷”。民间普通称呼则改为“先生”或“君”,以示官民人格平等。 由原来的跪拜、作揖等行礼方式逐渐被握手礼取代流行起来。 生机勃勃的大众传媒 新闻出版、电影、广播等大众传媒在近代蓬勃兴起,丰富了人们的信息、知识来源和精神文化生活。 第12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新 课 讲 授 1、报纸 报纸贴近大众,讲究时效,近在身边的物价涨落和千里之外的战争进程,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然于胸。20 世纪20 年代,北京、上海出版的报纸,即使在偏远地区,也不乏忠实读者。《申报》创办于1872 年,是近代中国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中文报纸。 2、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等近代出版机构,在传播新知、开启民智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商务印书馆除了译介西方经典著作,还出版了大量的中小学教科书、字典。 商务印书馆原址 第12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新 课 讲 授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现代出版事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 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