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993618

春夜喜雨教学案例

日期:2024-04-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00次 大小:12609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春夜,喜雨,教学案例
  • cover
《春夜喜雨》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1.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春天美景的文章,主读课文有《春》《春风》。比较探究有《诗词三首》《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2.学生分析 对于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初一学生来说,经历了从小学到初中的一个跨越后,学习成绩不容乐观。现分析如下: 对教材的不适应是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最大困扰。初中和小学的教材在教学重点上有所区别,所以学生的学习方法在短时间内很难转变。多年来,各小学质量层次不齐,相对较大的、好的小学,比较正规,学生的素质较高些;大多偏远的小学,素质较低,基础薄弱,进入我校的学生差异非常大。目前很难在短时间内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字词掌握较差,语言的表达能力欠缺,课外知识积累较少。由于没有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所以做阅读题很难理解文章内容,解答缺少条理。写作文没有素材可写,内容空洞,立意不新颖。诗文积累量少。 3.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 (2)体会古诗的诗情画意。 4.教学方法 (1)朗读:诗文学习朗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如教师配乐朗读、听录音、学生齐读、散读等。 (2)研讨点拨:课堂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重点研诗题的“喜”,教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二、教学步骤 (一)了解背景,进入情境 1.导入 唐肃宗上元二年秋,一场暴风雨袭击了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一座茅草小屋,被大风刮坏,茅草被小孩抢走,悲愤之际,茅屋的主人写下了一首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天下寒士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呐喊,这位诗人就是杜甫,就在同一年,在另一首诗中,诗人对雨,又是截然相反的另一种心境,让我们带着这份好奇走进《春夜喜雨》。 2.作家作品相关信息。(学生展示,老师补充) (1)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2)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3)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4)代表作“三吏”“三别”,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3.写作背景。 安史之乱前夕,杜甫离开长安回陕西蒲城探亲,却不料爆发安史之乱,他一家人就过流亡生活,如今,饱经战乱之苦的杜甫终于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在成都定居,过上安稳的日子。中国自古以农兴国,每一个关心人民疾苦的人,无不对各个时节的天气变化给予密切注意,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农民收成的歉与丰,杜甫是一位人民诗人,他看到绵绵春雨,联想到国家的安宁,百姓的丰收,在这样一个春季的雨夜写下了这首诗。 4.整理重点字词的意义。 ⑴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⑵乃:就。发生:萌发生长。 ⑶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⑷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⑸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⑹这两句意谓满天黑云,连小路、江面、江上的船只都看不见,只能看见江船上的点点灯火,暗示雨意正浓。 ⑺晓:天刚亮的时候。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⑻花重(zhòng):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时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有用作成都的别称。此句是说露水盈花的美景。 5.翻译这首诗。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读雨 1.自由读,熟悉诗歌。 2.集体读,读准字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