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015206

二 超凡的技艺 文化的瑰宝 学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42次 大小:34691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超凡,技艺,文化,瑰宝,学案
  • cover
二 超凡的技艺 文化的瑰宝 【思维激活】 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汉文化中的瑰宝。它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 人所珍视。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代涌现出许多著名演奏家,他们是历史文化名人,代代传颂至今。隋唐时期古琴还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近代又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 为什么古琴被列入“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主学习与知识构建 【自主·预习·思考】 一、余音不绝的古琴 1.来由 (1)古琴是中国最悠久的丝弦乐器之一,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中国人就创造了琴。 (2)古代称“琴”或“瑶琴”,现代称“古琴”或“七弦琴”。 (3)古琴长3尺6寸5分,代表一年有365天。琴面和琴底代表天地。琴面外侧镶嵌的l3个圆玉石或螺钿叫徽,代表12个月及1个闰月。古琴有5根弦,代表金木水火土。周文王为悼念儿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根弦,武王伐纣时,为增加士气,又加一根弦。所以古琴又称“文武七弦琴”。 2.故事 (1)《吕氏春秋》记载了伯牙、钟子期知音相遇的故事,即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2)唐宋时期,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琴艺很高,并为琴写下了不朽的诗篇;宋徽宗特设万琴堂供奉天下名琴,其中的“春雷”后来成为金朝章宗的殉葬品。 (3)南朝梁代琴曲《碣石调·幽兰》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琴谱。其他古琴曲中有寄托爱国思想的《胡笳十八拍》;抒写离别怀念之情的《阳关三叠》;反映人民生活艰辛的《与樵问答》;还有描绘大自然景物的《高山》《流水》《梅花三弄》等。 3.评价:古琴艺术遗产丰厚,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二、华丽典雅的云锦 1.来由和地位 (1)云锦源于元代以前的官营织锦,因其色彩绚丽、灿若云霞而得名。 (2)南朝时建康(今南京)就有官营锦署,元明两朝在南京设置官办织染局,清朝设江宁织造局。元、明、清三朝对织锦业的官营,奠定了云锦发展的基础。 2.用途 (1)云锦一直被作为皇家用品和朝廷礼品,明万历皇帝死时,大量云锦随葬于陵寝之中。 (2)清朝康熙、雍正年间,织锦业进入鼎盛阶段,除官营织局外,还有众多民间织户。清光绪年间江宁织造局撤销,云锦业渐趋衰败。 3.评价 (1)龙袍的织造展现了明清时期中国丝织工艺的高超技术,记录了织锦工匠令人惊叹的创造力。 (2)云锦也见证了皇室贵族的豪华奢侈。 (3)今天的人们应珍惜、继承这门独特的民间工艺。 三、《格萨尔》 1.史诗 (1)《格萨尔》是一部在藏、蒙民族中流传了千年的长篇英雄史诗。 (2)史诗讲述的是天神化名格萨尔下凡拯救百姓的故事。反映了藏族社会从分裂到统一,从征战到安定的历程。 (3)史诗在藏、蒙民族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2.流传 (1)在藏族地区,专门说唱《格萨尔》的民间艺人叫“宗恳”,意为“说故事者”。 (2)《格萨尔》经口头传诵到后人用文字加工整理产生了60多个版本,约l50多万行。比印度长诗《摩诃婆罗多》和荷马史诗《伊里亚特》长得多。 3.保护 (1)从18世纪起,这部史诗被部分译成汉、俄、英等多种文字,但传唱乏人。 (2)为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粹能够流传,全民族都要高度重视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与继承。 思考:《格萨尔》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案:第一个它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史诗,世界上最长的一部英雄史诗;第二个是它至今活在人民群众之中,是一种活形态的史诗。一个是长,一个是活,这是《格萨尔》两个最基本的特点。 精要导学与方法策略 【要点·剖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