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017524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课时达标训练+教学案):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12份打包)

日期:2024-05-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3次 大小:831369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17-2018,12份,长廊,文艺,古代,中国
    第10课 梨园春秋 课程标准: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一、戏曲的起源 起源 祈获丰收和狩猎胜利的原始宗教歌舞 萌芽 “傩”是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 发展 春秋战国以后的宫廷晏乐、杂技百戏具有更多的戏曲元素。唐代宫廷中设有专门场所“梨园”,表演具有一定情节性、叙事性和戏剧冲突 形成 两宋之际,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在浙江温州一带流行南戏,它用多种表现手段演出完整的故事情节,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二、元杂剧与昆曲 1.元杂剧 (1)特点: ①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表演形式结合。 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③演员用虚拟动作表现剧中时空场景的更替。 (2)影响: ①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②形成了中国戏曲时空自由和以象征虚拟动作表意的特殊传统。 2.昆曲 (1)范围:江南昆山。 (2)特色: ①文词典雅华美,寓意深切。 ②发音吐字讲究格律板眼。 ③主要表演形式是载歌载舞。 (3)影响: ①明中后期,熔诗、乐、歌、舞、戏于一炉,发展成全国性剧种。 ②对京剧、川剧、湘剧、越剧和黄梅戏等影响深远。 ③被誉为“百戏之祖”。 三、“国粹”京剧 1.背景 (1)外因:明清时期,北京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2)内因:清乾隆年间,徽戏剧团三庆班等四大徽班进京献艺。 2.形成 徽班吸收湖北汉调、昆曲、秦腔、梆子腔等多种剧种的腔调和表演形式。 3.特点 (1)艺术程式:角色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2)表演艺术:发扬象征虚拟、歌舞并重的传统。 (3)艺术手段:综合运用唱、念、做、打。 (4)渲染气氛:用锣鼓和京胡、二胡、笛子等管弦。 4.影响 (1)将中国戏曲推向新高峰,被誉为“国粹”。 (2)在人类文化艺术殿堂上放射奇光异彩。 1.昆曲为什么被誉为“百戏之祖”? 中国戏曲的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以及演出的身段、程式、伴奏乐队的编制等,都是在昆曲的发展中完善和成熟的。昆曲的成长代表了中国戏曲的成长,它对京剧、川剧、湘剧、越剧和黄梅戏等许多剧种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直接的影响,所以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 2.京剧与元杂剧 京剧虽叫“京剧”,但它并不是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而是以南方的徽调、汉调为主,整合吸收其他剧种的优点而形成的。所谓“京剧”是指它在北京形成的。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剧的成熟,但元杂剧在元代之后就衰落了,它与京剧关系不大,之间不存在直接的“血缘”关系。 3.戏剧的功能 戏剧作为一种世俗文化,固然有娱乐的功能,但是其社会教育功能也很突出,特别是在古代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的情况下,戏曲作为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社会教育功能更加突出。伴随着中国戏剧走出国门,戏剧也成了促进国际交流、加深中外人民友谊的纽带。 主题一 京剧的发展历程 [史料探究] 材料一 中国的传统戏剧与希腊悲喜剧和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就有中国的昆曲艺术。 材料二 清初,京师梨园的昆腔与京腔(又称高腔)并盛。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秦腔演员魏长生自四川进京,以《浪楼》一剧名动京师,京腔大为减色,竟“使京腔旧本置之高阁”。乾隆五十五(1790年)年扬州的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独擅梨园,因此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通称皮簧戏。原来的徽剧以唱二簧调为主,兼唱昆腔、吹腔、四平调、拨子等,待到道光年间汉调进京,于是形成徽、汉合流,促成湖北的西皮调与安徽的二簧调融合,皮簧戏由此而得名。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戏剧的成就。 (2)依据材料探究,京剧艺术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1)中国古代戏剧成绩卓著,历史悠久。最早的有傩戏,宋代出现南戏,元代杂剧兴盛,清朝形成京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