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022748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多收了三五斗》教学设计

日期:2024-04-2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8次 大小:1300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8课
  • cover
《多收了三五斗》教学设计方案 学习内容分析: 叶圣陶先生创作的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八篇课文,即“学会读书”之二———感悟·品味·欣赏”(小说单元)的第四篇课文。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生要学会结合生活品味感悟,悟出生活中的一些道理来。 《多收了三五斗》反映的是20世纪三十年代初中国农村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双重剥削、压迫而日益凋敝的黑暗现实,通过“旧毡帽”朋友“希望———失望———愤懑———产生反抗”意识的心理刻画,真实反映了中国农民真实而可感的独特形象。 作者反映这一独特的社会现实,是将其放在“多收”这一特定情景中去表现,这样小说的主题表达就更新颖,更深刻;作家塑造这一群性格鲜明而真实的人物形象,是通过其群体对话和心理变化来表现,可谓匠心独运。特别是小说中反复叙述的“另一批人又从船埠头跨上来”“第二天又有一批敞口船来到这里停泊,镇上便表演着同样的故事”,含蓄地说明故事反映社会的广泛性和典型性。通过小说读懂人生,读懂作者,同时也读懂自己,这就是本文给我们最大的收获。 学情分析: 本文教学的起点,要从搜集相关资料,熟悉小说情节,了解人物性格开始。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小说,且又有本单元前三课的学习基础,所以学生对小说的三要素等文学常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分析人物形象等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简要概括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用四字短语); 2学习本文运用对话描写展示社会背景,表现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深刻主题的写法。 3揣摩农民群像的塑造及其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有梯度的多种阅读方法有层次地进行感悟、品味、欣赏。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品味、欣赏小说的重点语段,感悟“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了解旧中国农民在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下,在国民党反动派、农村封建势力和投机商人的重重剥削压榨下日益贫困的痛苦生活,体会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和不断增长的反抗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梳理情节,分析场面描写,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把握小说主题;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学习运用对话描写展示社会背景,表现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深刻主题的写法。 教学课型:展示课 【预习检测】 1.填空。 叶圣陶,现代著名作家,_____家,_____家。原名_____,江苏苏州人。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_____,童话集_____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埠头 占卜 作梗 粜 米斛子 不屑 褡裢 拗不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不能忘记李坤的《悯农》,因为,作为农民的子女,我们时刻牢记父母劳作的艰辛。然而,我们不知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旧社会的农民生活更艰辛。我们一起走进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故事的主人公与我们学过的小说的主人公有何不同?为什么作品要做这样的处理? 2本文写了关于旧毡帽朋友的哪几件事?各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 3根据文中相关的故事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是哪些原因导致“丰收成灾”的。 【2号口头展示问1,1、2、3队A组四号板演问2,4、5、6队B组三号板演问3。其他同学补充、质疑和评价。】 明确: 1这篇小说不是刻画一个或两个人物,而是描写一群人,是群像描写。这些主人公没有姓名,而是用“旧毡帽朋友”来借代。 这样处理的原因:(1) “旧毡帽”是江南农民的特征(出示戴毡帽农民的画片)就如“乌篷船”是江南水乡的运载工具一样,人们非常熟悉。用“旧毡帽”借代,不仅形象生动,风土味浓烈,而且留给人们回味、思考的余地。“朋友”一词倾注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