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023526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件+课时跟踪检测+教学案):第3课 囚绿记(3份)

日期:2024-05-0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4次 大小:802856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17-2018,检测,囚绿,3课,教学,课时
    课件66张PPT。 “综合提能训练”见“课时跟踪检测(三)” (单击进入电子文档) 第3课囚绿记 (一)作者简介 生平经历 陆蠡(1908—1942),学名陆圣泉,原名陆考原,浙江天台人。1926年考入之江大学, 1930年任教于杭州中学。1934年,陆蠡到上海南翔立达学园农村教育科任数理教员。1937年8月,在上海文化生活-出卷网-工作。1938年,应老友朱洗的邀请,到临海琳山农校任教,翌年仍回-出卷网-。几年间,在敌机轰炸中出版的书籍竟达数百种,还有十几种丛书。期刊《少年读物》因有抗日内容被强令停刊,他又先后主编了《少年读物小丛书》和《少年科学》。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巡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年仅34岁。 主要作品 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小说《覆巢》《秋嫁》,译著《罗亭》《鲁宾逊漂流记》《寓言诗》《希腊神话》。 评价 中国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二)人物轶事 “傻气”的陆蠡 陆蠡散文委婉多姿,清丽媚人,然而他本人却是副傻傻书生相。抗战期间他主持-出卷网-工作时,日军突然前来查抄反日书籍,抄走满满两卡车书。 陆蠡先生恰巧外出,幸运地躲过了这一灾,然而陆蠡并没有幸运感,而是为自己不在场深感内疚,觉得自己是负责人,不能推卸责任连累别人,他甚至毫不顾忌抄走的是进步书籍,自己主动上门,到租界巡捕房找到刽子手们论理儿。到那里的结果是明摆着的:人家正愁没处找你呢,自己倒送上门来了,咔嚓一声,投进监狱了!此后便作为犯人无休止地提审。这时,陆蠡似乎还未有所醒悟,依然是那副倔骨和“傻”相,日本人问他:“你爱不爱国?”陆先生大声回答:“爱国!”又问:“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答曰:“绝对不能征服!”接下来自然就是酷刑了,不久便吐血而死。据说他唯一的罪名就是口气强硬。老朋友吴朗西曾说过:“陆蠡太傻了,然而他的可爱,感召我至深的,就是这一股傻气、正气。”上学时,同学们在寝室生火把地板烧焦了,却是他一个人站出来承揽了责任,为保全别人自己被迫退学。这不由使人想起了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被判刑前的申诉:“我宁可照我的样式说话而死,也不照你们的样式说话而活。” (一)背景链接 本文写于抗日战争爆发一年之后。当时,北平(今北京)沦陷,作者移居已成“孤岛”的上海,日本侵略者在中华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他们赶出中国,争取民族的自由解放,已成为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共同心声。陆蠡的这篇散文《囚绿记》,就是写作者在上海“孤岛”时期怀念起一年前暂住北平时窗外的一株常春藤。因为文章所述之事发生在卢沟桥事变后,地点又是烽烟四逼中的旧都,这就很自然地使读者联想到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常春藤,正是我们多灾多难而又坚韧不拔的民族的象征,体味到作者祝福它“繁茂苍绿”中所包含的对民族的光明前景的信念。 (二)博览悦读 生命与自由的呐喊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的这首诗是我看过《囚绿记》之后的第一感受。自由的灵魂不受任何形式的束缚,总是执着追求着。 《囚绿记》的作者陆蠡是个文人,更是位战士。他有着文人的敏感灵性,又有着战士坚贞不屈的气节和革命精神。作者是寂寞的,所以当他看到那破窗外生机勃勃的常春藤时,立即就决定了自己的住所。在他看来,常春藤不只是一株植物,而是自己的朋友。在那样压抑的环境中,常春藤生机盎然,如此清新自然、富有活力,这对当时被压抑的人该是多么大的安慰啊! 肉体可以被束缚,灵魂却无法被拘留。被囚在屋中的藤蔓仍然渴望着外界的自由与阳光。它的枝条“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但“尖端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