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028186

第三节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02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2次 大小:711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三节,滔滔黄河,教学设计
  • cover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 秭归县归州镇初级中学 宋发平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滔滔黄河”这部分内容,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河流”一节中的第三课时。教材主要阐述了黄河的源流概况,上、中、下游划分及自然特征,“地上河”的成因,黄河的综合治理,黄河上、中游的水能开发等内容。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黄河上、中、下游的自然特征及黄河的综合治理,难点是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成因。从教材结构看,它是《中国的河流》一节中的结束部分。从教学内容看,它是前面教材的延续和深入。所以学习黄河的有关知识,了解黄河、认识黄河具有重要意义,并能为今后学习区域地理、人文地理作重要铺垫。【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根据为学生终生发展有利的原则,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黄河源流概况;知道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黄河的危害及治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辨证的认识;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的成就,树立爱国主义思想;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意义。 3.教学重难点及确定依据: 根据教学目标和地理事物的本质联系及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的综合治理。21·世纪*教育网 由于学生年龄和知识范围的限制,我的教学难点放在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二、教法 在教学中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学习黄河的概况,对黄河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创新等能力;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因为造成黄河泥沙量大,由母亲河变成害河等问题是气候,地形,植被等地理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对其治理也就成了一个系统的工程,因此分析黄河存在的问题和治理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知识的迁移,注意能力的培养。通过阅读、读图、讨论、小结,使学生由直观感知,产生兴趣,逐步理解,活动强化,到树立观念,形成能力,学有所用,最终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学法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又是世界著名的河流。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经过了一年多的学习已经储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在课堂上也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故在本节内容的学习中,教师主要作为一个引导者,采用“小组合作”方法等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等科学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包含三大内容:探讨新课、当堂演练、课堂总结,其中探讨新课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下面先探讨新课: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黄河壶口瀑布的图片,然后教师提问:这是我国那条河流?(黄河)你怎么知道它是黄河?(因为水是黄色的,更重要的标志是:这是黄河上著名的地理景观--壶口瀑布。)接着教师说:黄河是一条母亲的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她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创造了灿烂的悠久的历史文化。但有人却说她是一条害河。哪我们该怎样认识和看待黄河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滔滔黄河》。2-1-c-n-j-y 【设计意图】我用黄河的图片,展现黄河那磅礴的气势,创设情景,使学生对黄河有一感性认识,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自然地导入新课。21教育网 二、探讨新课: 【一】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了解黄河源流概况。 2、知道黄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