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042050

第六章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 课件+教案+同步练习+素材

日期:2024-05-07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5次 大小:1277072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六,1课时,练习,同步,教案,课件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海陆的变迁 单元 第六章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年级 学习目标 (1)了解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依据(2)了解海底扩张学说的内容(3)通过本课学习,体验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 (1)大陆漂移假说(重点)(2)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依据(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提问:你知道“沧海桑田”这个成语故事吗? 讲述:沧海桑田出自我国古书《神仙传 麻姑》,传说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自称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后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其实,沧海桑田的原意就是指海陆变迁。 学生了解“沧海桑田”成语的由来 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地图上的发现展示世界地图,提示学生观察大西洋两岸非洲和南美洲的轮廓形状,提问:你有什么发现?明确: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观察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大陆轮廓非常吻合,几乎可以拼起来。(1)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提问:大陆漂移假说有什么内容?(2)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魏格纳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非洲和南美洲之间有什么关系?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并没有被人们接受,为什么?组织辩论赛小结:大陆漂移假说还缺少足够充实的科学证据寻找海底的秘密:出示图片:大西洋底部“S”型的海底山岭和用计算机拼合的大陆小结: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重新受到科学家们的重视阅读:为科学而献身的魏格纳提问:从魏格纳与大陆漂移的故事中,你能体会到在科学探索中应具备什么样的精神?拓展延伸:讨论:南极地区发现煤层,你能解释其原因吗?动手做一做:把一练习本插入另一练习本底下慢慢地相对移动,看看发生了什么现象?(3)海底扩张学说海底山岭两侧的大洋地壳正在缓慢的向大陆方向移动,海底的扩张导致大陆的分裂和远离。提问:海底扩张学说解决了大陆漂移假说的什么问题?图片展示:不同形式的碰撞带洋壳-陆壳碰撞、洋壳-洋壳碰撞、陆壳-陆壳碰撞 学生回答。在魏格纳的事例中,鼓励学生在平时的读图、学习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学生回答:在2至3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个大陆,以后逐渐分裂,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目前分布的海陆格局。学生回答:古老地层的中龙化石、两岸的生物有亲缘关系、岩石和古老地层相吻合学生从正方和反方来辩论:正方:大西洋两岸轮廓相似;有些岩层是连续的;两岸生物有亲缘关系;古老地层有中龙化石。反方:大西洋两岸不能完全拼合;并不是所有些岩层都连续;大陆由坚硬的岩石组成,是什么力量撕裂的呢?大陆并不是漂浮在海洋上,怎么会漂移呢?学生通过两张图片理解地壳运动:海底扩张,使大陆分裂,彼此远离;另一张图中大陆轮廓是按海平面以下约1000m绘制,深色是重叠的地方,浅色是空隙地方。学生回答要有认真观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坚韧不拔的精神学生讨论回答:南极地区在远古时期地处温暖湿润的地区,在那时形成了煤,后来经过大陆漂移,才到了今天的位置。学生观察回答:把一练习本插入另一练习本底下慢慢地相对移动,另一练习本被迫抬升,慢慢隆起。学生回答:海底扩张学说解决了大陆漂移假说的动力问题。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鼓励学生在平时学习中要像魏格纳一样大胆质疑。找到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教育学生科学研究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要有科学依据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通过南极洲地区发现煤,进一步认证大陆漂移假说。锻炼动手能力 巩固提升 1.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说明( B )A.这里现在又变成了海洋B.这里曾经是海洋,海陆是不断变化的C.这里将来会变成海洋 D.不能说明什么2.下列哪幅图现代大陆的分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