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章末测试 中图版选修4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读下列“民居景观图”,完成1~2题。 1.房屋构造主要受人文要素影响的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村落多趋向高地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4 000多年前,中国人便开始筑城,但直到2 500多年前(春秋时期),城的规模还不大。此后陆续出现了许多大城市,因为当时的城主要是为了保卫君主和百姓,所以都建造得很大,面积远比欧洲、日本的城堡大得多。据此回答3~4题。 3.对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有 ( ) A.政治 B.科技 C.商业 D.交通 4.下列各流域中最早出现城市的是 ( ) A.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B.尼罗河流域 C.两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 东京市目前是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的核心城市,远郊出现许多卫星城。读图,回答5~6题。 5.东京市城市化过程目前已处于 ( ) A.初级阶段 B.加速阶段 C.稳定阶段 D.衰落阶段 6.东京市的空间扩张模式给城市规划带来的有益启示是 ( ) A.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最好方法是规划放射状交通干道 B.中心区不保留绿化带,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C.在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等方面实现城乡统一规划 D.乡村—城市转型的根本动力是大都市郊区的卫星城建设 读“我国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回答7~8题。 7.阶段Ⅰ所表示的城市化阶段是 ( ) A.初级阶段 B.加速阶段 C.逆城市化阶段 D.再城市化阶段 8.引起阶段Ⅱ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 B.乡村和小城镇发展超过城市 C.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 D.轨道交通的发展 下图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和城市化水平对比图。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表示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曲线是 ( ) A.M1 B.M2 C.N1 D.N2 10.依图可知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城市人口 ( ) A.总数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 B.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增加 C.欠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减少 D.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基本持平 在我国城乡转型进程中,农村由于人口非农业化转移带来“人走屋空”,新建住房向外围扩展,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原宅基地废弃、闲置,形成空心化现象。读“农村空心化演进的周期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农村劳动力大量短期外出打工,宅基地大量出现“季节性闲置”现象主要发生在 ( ) A.出现期 B.成长期 C.兴盛期 D.衰退期 12.衰退期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 A.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和个人意愿 B.经济收入差异和人口增长压力 C.农村劳动力非农业化转移加快 D.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和耕地保护政策的落实 “深深的灰色的天空,深深的灰色的学校建筑,深深的灰色的教室连廊,深深的灰色的铅笔素描,深深的灰色的我的毛衣。……我这才悚然惊觉,这是个晴天。(《世界在灰霾里沉沦》)”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15题。 13.文字描述的城市问题是 ( ) ①大气污染 ②交通拥堵 ③布局混乱 ④居住环境差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4.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问题是 ( ) ①城市规模的无限扩大 ②城市人口素质低下 ③城市人口迅猛增长 ④城市管理不善和绿地面积减小 A.①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15.下列措施可以改善文字描述现象的是 ( ) ①制定城市规划管理政策 ②建设排水管道 ③建设卫星城 ④有计划地再开发市中心 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二、综合题(共40分) 16.读“欧洲中、西部地区和我国东部部分地区的城市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1)从海陆位置上看,这些城市主要分布在沿_____地带。从与河流的位置关系看,这些城市主要分布在沿_____地带。 (2)将下面表示城市化特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