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城镇合理布局 学习目标 1.理解合理的城镇布局能取得的效益。2.了解城镇布局是否合理的考察内容,以及如何逐步实现城镇的合理布局。以长江三角洲为例,学会分析一个区域内的城镇应如何实现合理布局。3.了解城乡经济差别产生的问题。理解为消除城乡差别,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4.通过本节的学习,理解城乡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树立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 一、城镇合理布局与联系 1.城镇合理布局 (1)意义:合理的城镇布局,可使一定地域范围内规模、职能各异的城镇,组成具有一定①_____并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进而有效地促进区域发展,取得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影响因素:②_____部署、自然和历史因素、③_____、城镇布局的现状和问题。 2.区域城镇体系 (1)概念:指在一定的区域内,相关的城镇、联系网络以及相应的辐射范围,按照一定规律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2)分类:④_____体系、⑤_____体系、⑥_____体系。 (3)构成条件 a.在地域上邻近,具有便捷的⑦_____。 b.具有稳定的⑧_____联系和明确的合理分工。 c.各城镇从大到小,⑨_____,从中心城市到一般集镇,共同构成整个系统的等级系列。 二、城乡协调发展 1.发展中国家城乡之间的不合理现象 (1)城乡经济差别大,农村贫困现象严重。 (2)城市向农村的⑩_____导致农村环境恶化。 (3)城乡之间人口流通不畅,影响了劳动力转移。 (4)?_____缺乏统筹安排,使城乡之间争地、争水、争项目等现象发生。 2.城乡协调方法 (1)加强城乡间的?_____。 (2)加强城乡间的?_____。 (3)完善相关制度,逐步强化科学管理。 (4)城乡统筹,制定环境保护措施。 3.城乡协调发展的模式 (1)苏南模式。 (2)温州模式。 (3)?_____模式。 (4)宝鸡模式。 (5)诸城模式。 一、不同标准下的城镇体系分类及城镇合理布局 1.在一定的区域内,根据划分标准的不同,可有不同类型的划分体系,总结如下: 区域城镇体系 划分标准 分类 城镇规模体系 人口、用地、经济规模 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镇) 城镇职能体系 城镇在一定区域的各种职能组合状况以及它们之间的产业联系 综合性中心城市、地方性中心城市、工业城市、交通枢纽城市、旅游城市、边境口岸城市、特区城市 城镇空间体系 在一个区域内,城镇的地理分布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地域联系 城市群、城市带、区域城市网络体系 2.要实现城镇的合理布局,应各级规模城镇并存,城市规模越小,数目越多。各类职能城镇并存,实现城镇职能互补,并按照一定的模式实现合理的城镇空间体系。需遵循的原则是:(1)大中小城市数量比例协调、规模有序分布;(2)高级中心城市带动较低级城镇,促进周围乡村发展。 【思维拓展】 城镇体系的基本特点 (1)整体性:区域城镇体系由点(相关的城镇)、线(联系通道)、面(相应的辐射范围)等多种要素,按一定规律组合而成。某一要素的变化,如新交通线开通,会对城镇的发展产生影响。 (2)层次性:全国性的区域城镇体系由大区级、省区级体系组成,下面还有地区级或地方级体系等,呈现出一定的等级。 (3)动态性:区域城镇体系是区域内各城镇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城镇体系往往受到来自地区内部、外部的复杂影响,导致区域城镇体系的动态变化。 典例1 将长江三角洲城镇与其主要城市职能连接起来。 上海(A) ①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杭州(B) ②全国重要的制造业、科教和研发基地 宁波(C) ③长江三角洲重要的生产、制造基地 南京(D) ④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 苏州(E) ⑤国际经济、贸易、金融、信息、航运中心,为综合性服务中心 镇江(F) ⑥长江三角洲港口海运基地之一,临港型工业发达 答案 A——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