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海洋空间及其开发 同步练习 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二空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与陆地空间相比,海洋空间所特有的缺点是( ) A.黑暗 B.低温 C.缺氧 D.海冰破坏 2.与陆地空间相比,海洋空间所具有的优点是( ) A.能显示先进的技术 B.资金投入大,风险高 C.地价便宜,搬迁人口少 D.隐蔽性好 3.下列海洋的空间利用方式属于对海底空间利用的是( ) A.海底钻井平台 B.海水淡化工厂 C.潜艇 D.石油储存罐 答案 1.D 2.D 3.D 解析 该题组主要考查海洋空间的环境特点和利用方式。第1题,陆地的两极地区在极夜期间也有黑暗和低温现象,陆地上海拔高处也存在缺氧现象。第2题,海洋中目前尚无常住人口,不存在人口的搬迁。第3题,海底钻井平台开发的资源虽然在海底,但属于“海上作业平台”。 海上交通是人类对海洋空间利用的最早方式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下列地理事物不属于海洋运输要素的是( ) A.码头 B.船舶 C.航道 D.定位系统 5.下列地理事物不属于近代才出现的海洋交通与通讯方式的是( ) A.海底光缆 B.海底隧道 C.远洋航行 D.海底管道 答案 4.D 5.C 解析 该题组主要考查海洋交通与通讯对海洋空间的利用。第4题,海洋运输包括海港码头、运输船舶和海上航道等要素。第5题,远洋航行早在几百年前就已实现。 6.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低地之国”荷兰1/4的土地在海平面以下。据统计,荷兰围海造陆总面积超过7 000平方千米,大约相当于国土面积的1/5。须德海湾是一个伸入陆地的海湾,湾内岸线长达300千米,湾口宽仅30千米。1932年,荷兰人修筑宽90米,高出海面7米的拦海大堤,把须德海湾与北海隔开,不仅根除了风暴潮对沿海低地的侵害,而且拓展了陆地面积,造就了一个大型淡水湖———艾瑟尔湖。 材料二 须德海围海造陆工程示意图 (1)荷兰花费大量的资金大面积围海造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目前,荷兰又将围垦的一些低地“退陆还海”,主要原因是什么? (3)荷兰等欧洲国家积极推进《京都议定书》的签订,为什么? 答案 (1)荷兰地少人多,人地矛盾突出,围海造陆不仅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同时还可增加生存空间。 (2)荷兰地势低平,围海造陆往往会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海水入侵、土地盐渍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3)积极推进《京都议定书》签订的主要目的是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荷兰等国地势低平,海平面上升将淹没大量的国土。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围海造陆的原因及危害。荷兰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围海造陆不当会造成一系列的生态和环境问题;积极推进《京都议定书》签订的主要目的是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基础过关] 1.关于海洋空间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洋可利用空间包括海上、海底两部分 B.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科学技术和资金投入依赖性大、技术难度高、风险大 C.海滨浴场和海上运动区不是海洋空间利用的方式 D.由于深海环境黑暗、高压、低温、缺氧,所以深海空间不能利用 答案 B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海洋空间利用的问题,包括海洋空间类型、利用特点及利用中的问题。 2.海洋环境与陆地环境相比,其复杂特殊主要表现在( ) A.海洋空间范围广 B.海洋环境恶劣 C.人类对海洋了解很少 D.海洋能源密度低,开发利用技术要求高、难度大 答案 B 解析 人类在近海和海洋表面活动要抗御狂风巨浪等多种海洋自然灾害,深海活动要适应黑暗、高压、低温、缺氧的环境,再加之海水腐蚀性和海冰的破坏性,所以海洋环境的突出特点是环境恶劣。 被称作“大西洲”的亚特兰蒂斯是一个传说中拥有高度文明的古代城市,在12 000年前就已沉入海底。然而目前,法国一个匿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