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4068940

第一节 海洋灾害及应对措施 学案 (3)

日期:2025-11-14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78次 大小:7817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一节,海洋,灾害,应对,措施,学案
  • cover
第一节 海洋灾害及应对措施 学案 情境导入 课程目标 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2013年8月19日16时发布海浪、风暴潮消息 受今年第12号热带风暴“潭美”影响,预计明天夜间起,我省海域将有一次大浪过程,我省近岸将出现4米以上的巨浪,外部海域将有6米以上的狂浪。与此同时,时逢天文大潮期,预计明天夜间起,我省中南部沿海将出现一次风暴潮过程,部分验潮站将出现超过当地警戒潮位的高潮位。海洋灾害有哪些? 1.分析风暴潮、海啸、海冰灾害的形成、危害和预防措施。 2.掌握科学防灾措施,提高灾害自救能力。 1.风暴潮 (1)定义:风暴潮是在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强烈天气系统作用下,引起的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的现象。 (2)影响因素:连续向岸吹的强风是引发风暴潮的直接因素。特别是大风与大潮相遇时,大风引起的增水与大潮的高潮相叠加,可使水位异常抬升,风暴潮来势倍增。 (3)按成因分类: 类型 多发季节 特点 影响地区 危害 台风或热带气旋引发 夏秋季节 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 受台风影响的沿岸地区均可能发生 船只沉没、沿岸堤防决口、农田被淹、房屋被毁、海水入侵、地下水污染、耕地盐渍化 温带气旋引发 春秋季节 增水过程相对平缓 中高纬度沿海地区 思考讨论 1.风暴潮能否成灾取决于哪些因素? 提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最大风暴潮位是否与天文潮高潮相叠,尤其是与天文大潮期的高潮相叠。另外也取决于受灾地区的地理位置、海岸形状、岸上及海底地形,尤其是滨海地区的社会及经济(承灾体)情况。 3.海啸 (1)定义: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所激起的巨浪。 (2)海底地震引起的海啸的形成过程: (3)特点:起始快、来势猛、突发性强等。 (4)危害:海啸的危害主要是由巨浪引起的,破坏力极强,往往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海啸甚至能横越大洋,日本是世界上发生地震海啸最频繁和危害最重的国家之一。 思考讨论 2.海啸来袭之前,海潮为什么先是突然退到离沙滩很远的地方,一段时间之后海水才重新上涨? 提示:大多数情况下,出现海面下落的现象都是因为海啸冲击波的波谷先抵达海岸。波谷就是波浪中最低的部分,它如果先登陆,海面势必下降。同时,海啸冲击波不同于一般的海浪,其波长很大,因此波谷登陆后,要隔开相当一段时间,波峰才能抵达。 同步检测: 1972年,美国海难大片《“海神号”遇险记》上映后,获得了轰动全球的巨大成功。此片描写的是大邮轮“海神号”于新年前夕在北大西洋遭大风浪将船整个翻覆过来,船上大批乘客千方百计逃生的故事。据此完成第1~2题。 1从成因上看,“海神号”遭遇的自然灾害最可能是(  )。 A.台风 B.风暴潮 C.海啸 D.气旋 2“海神号”遭遇的自然灾害还会引发的海洋自然灾害是(  )。 A.风暴潮 B.海啸 C.洪涝 D.热带风暴 3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推测孟加拉湾风暴多发的季节是_____,并分析原因。 (2)分析河流对孟加拉湾风暴潮灾害的影响。 (3)结合图中信息分析风暴潮给孟加拉国造成严重灾害的主要原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