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不断增兵,扩大侵华战争。全民族、各党派要 求团结抗日的呼声越来越高。七七事变拉开了全国抗战的序幕,日军在 南京犯下的暴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第四单元 伟大的抗日战争第18课 全国抗战的爆发1、爆发(1)、时间:1937年7月7日夜(2)、导火索:日军在北 平郊外的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 习”,以寻找一名失踪士兵为由, 蛮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被中 国守军严词拒绝。(3)、过程:第二天凌晨,中日双方仍在交涉,日军却突然炮轰 卢沟桥和宛平城,中国守军奋起反击,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爆发了。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4)、影响: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国抗战的起点。20世纪30年代的卢沟桥守卫卢沟桥的中国第二十九军士兵 7月8日,中共中央发表通电, 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 才是我们的出路”。中国共产党随即将国共合作宣言送交国民党。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说:“我们 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 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 切之决心”。共产党号召全民族抗战国民党决心抗日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对日政策如何? 善思想 一 想 ,七七事变与九一八事变有何相似之处? (九一八事变和卢沟桥事变的不同: 九一八事变:日本发动局部战争,侵略中国东三省,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开始进行全民族抗战,中日民族矛盾已经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九一八事变和卢沟桥事变的相似: 都是日本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都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致抗日。2、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平津保卫战(1)、背景:七七事变后,日军大肆增兵华北,进一步扩大侵略。(2)、经过: 7月28日,日军向北平发起总攻,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被机枪射中腿部后仍率部激战,接着头部又受重伤,最后壮烈殉国,成为全国抗战爆发后光荣捐躯的第一位高级将领。第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也在战斗中誓死不下火线,最后英勇牺牲。(3)、结果:7 月29 日,北平沦陷。30 日,天津陷落。民族英雄———佟麟阁、赵登禹佟麟阁(1892—1937)赵登禹(1898—1937) 1912年投笔从戎, 1933年5月,任代理察 哈尔省主席兼同盟军 第一军军长。1936年 晋升为第二十九军副 军长。1937年7月28 日,在指挥部队与日军苦战时,壮烈殉国。 1933年喜峰口抗 战有功,晋升为二十 九军一三二师师长。 7月下旬,被任命为 二十九军北平南苑驻 地指挥官。28日,在奉命转移时,遭日军截击而牺牲。31日,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1、背景:八一三事变和淞沪会战(1)、八一三事变: 1937年8月13日,日 军进攻上海,悍然发 动了八一三事变,直 接威胁南京,局势愈发严峻。日本企图速战速决,在3个月内灭亡中国。(3)、影响①、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妄想,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热忱。(2)、淞沪会战:国民政府组织了规模空前的淞沪会战,顽强抗击日军达 3个月之久。11月12日,上海沦陷。②、加速了国共合作的进程。2、形成标志:1937年9 月,国民党公布了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地位。3、意义: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开始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华民族出现了空前团结的抗日局面,对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重大意义。善思试比较国共两次合作形成的历史背景。第一次: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中共发展陷入低潮。第二次:九.一八事变和华北事变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国内矛盾上升为中国人民和日本侵略者之间的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